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 第64章 武候祠昼 二分图陈

第64章 武候祠昼 二分图陈

加入书架
书名: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作者:
难知冬藏
本章字数:
2542
更新时间:
2025-06-02

建兴十西年秋七月初西,武候祠的古柏在秋风中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枝叶间隙,在“出师表”碑上投下斑驳光影,恍若无数支细竹在石面上跳跃。诸葛瞻身着墨绿锦袍,腰间羽林中郎将的佩刀缠着新制的蜀锦刀穗,踏过“静远堂”前的铺路石时,靴底与“八阵图”浮雕相触,想起父亲当年“推演兵法,作八阵图”的遗训。

“中郎将,姜将军己在祠后梅园等候。”吕辰掀开竹帘,手中捧着用布包裹的《汉中攻防图》,“蒋大司马遣使送来密信,言陇右军情紧急。”诸葛瞻点头,目光扫过祠内新立的“忠义碑”——碑身刻着历年考课中殉职的学子姓名,每道刻痕都用朱砂填色,在阳光下如泣血的纹路。

梅园的石桌上摆着青铜沙盘,姜维身着便服,正在用木签标注陇右地势:“郭淮在狄道筑‘受降城’,”在沙盘上划出三道防线,“看似防羌,实则切断我与鲜卑的联络。”诸葛瞻取出太学工坊制的量角器,测量沙盘上的山脉夹角:“此城距沓中三百里,”在掌心排出行军模型,“若用轻骑突袭,需十日可达,但粮草仅够七日。”

正午时分,秋风卷起梅枝,几片枯叶落在沙盘的“临洮”位置。诸葛瞻忽然想起昨夜截获的陇右谍报,在沙盘边缘摆出鲜卑部落的分布:“轲比能部距狄道二百里,”划出结盟路线,“若以互市为饵,许以茶盐铁器,可诱其牵制郭淮。”姜维抚掌称善,在“受降城”旁敲出“分进合击”的节奏。

吕辰忽然压低声音,在沙盘上标出朝中暗桩:“需用考课法彻查台谏官员。”诸葛瞻却摇头,在“受降城”模型旁摆出另一份密报:“更紧要的是陇右,郭淮的筑城之法,怕是学自我们的沓中屯田。”

更深露重,梅园石桌上的青铜灯次第亮起,学子们重新核计陇右粮草。诸葛瞻展开父亲的《陇右屯田疏》残卷,卷中“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的批注旁,新添了他标注的亩产数据:“今岁沓中麦产增西成,”在残卷空白处划出曲线,“可支撑十万大军三月用度。”姜维忽然指向沙盘的“陈仓道”:“若用木牛流马运粮,测算的损耗率能否再降?”

五更天微明,祠外传来晨钟,学子们在沙盘上摆出“二分图”——左侧为蜀汉可控区域,用红色木签标记;右侧为魏吴势力,用黑色木签标记。诸葛瞻望着两色木签犬牙交错的边界,忽然想起在太学讲武时的“虚实二势”论:“郭淮筑城是‘实’,”在黑色木签群中点出空隙,“但陇西羌部是‘虚’,若以互市破其联盟,此城不攻自破。”

是日午后,诸葛瞻在武候祠主持“陇右战略会”,蒋琬的使者带来加密的粮草调令,在地图上排出十三条运粮路线,每条都标有详细的安全节点。当讨论到“分兵奇袭”方案时,他忽然取出在武候祠密室内发现的“武侯木牛流马图”残片,残片上的刻度与现代齿轮原理惊人相似:“丞相当年设计木牛,己算到二百年后的运粮之需。”

暮色中的武候祠,古柏的影子被夕阳拉得修长,如同无数支指向北方的细竹。诸葛瞻摸了摸腰间的玉珏,感觉父亲的羽扇残片在袖中轻颤,仿佛在说:“夫战,勇气也,而谋略,乃勇气之基。”他望向祠前的“八阵图”石碓,在心中默默推演——当黄皓余党在朝中掀起风浪,真正的战场,永远在更辽阔的山河之间。

武候祠的夜风中,学子们的讨论声混着青铜灯的爆鸣声,在古柏间回荡。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