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 第104章 成都官市 榷茶令行

第104章 成都官市 榷茶令行

加入书架
书名: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作者:
难知冬藏
本章字数:
4810
更新时间:
2025-06-06

成都的春雨如丝,细密地织在官市的青瓦上。晨雾未散,南市的茶肆己飘出袅袅茶香,混着隔壁胡饼铺新出炉的麦香,在的空气中酿成一层朦胧的甜雾。诸葛瞻身着青布短褐,头戴竹编斗笠,沿着青石板路缓缓而行,鞋尖踢过几星溅起的泥点,目光扫过沿街摆满竹篓的茶摊。

“张老伯,今年的蒙顶黄芽何时上市?”他在一个挂着“蒙山老字号”幌子的茶摊前驻足,掀开竹篓上的细布。深绿的茶叶间点缀着嫩黄的芽尖,叶片边缘微卷,带着雨后特有的清新气息。

摆摊的老汉眯起眼,打量着眼前身形挺拔的年轻人:“郎君好眼力。这黄芽须得雨过天晴才敢采,再过三日——”他忽然压低声音,“不瞒郎君,若不是官府要推行什么榷茶令,老汉早该上山了。”

诸葛瞻手指轻轻着竹篓边缘,竹刺扎得掌心发痒:“老伯可知,榷茶令并非禁商,是要让蜀茶卖得更远。”他从袖中取出半块茶砖,砖面压制的“汉”字清晰可辨,“往年你们挑着茶担走南中,轻则遇山贼劫道,重则被夷人扣下当人质。如今官府设茶马司,派羽林卫护送商队,首通建宁、牂牁,甚至能换羌人的良马。”

老汉浑浊的眼睛亮了亮,却又叹了口气:“话是这么说,可听说要把茶叶分成三六九等,由官府定价……”

“分等是为了辨优劣。”诸葛瞻从袖中取出一小包茶叶,摊开在老汉掌心,“您看这芽叶完整的,自然该卖高价;这碎叶老梗的,便只能做茶砖。太学工坊新制了铜制茶釜,炒茶时能控火候,您明日去西市官署领一口,保准炒出的茶叶更香。”

老汉捏着茶叶,指尖微微发抖。他闻得出这茶的香气醇厚,显然是用新釜炒制的。正要说什么,忽听前方传来喧哗声。诸葛瞻抬头望去,只见数十名茶商拥在官市入口,锦袍绸缎与粗布短打混在一起,吵嚷声中隐约听见“断人活路”“官商垄断”的字眼。

“费相到了。”身旁的亲卫低声提醒。诸葛瞻转身,见费祎在两名侍卫搀扶下穿过人群,竹杖点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老丞相今日未着锦袍,只穿了件素色麻衫,却更显威严。

“诸位静一静!”费祎抬手示意,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榷茶令乃陛下与诸葛校尉深思熟虑之策。蜀茶若想与吴茶、魏茶一争高下,唯有统一形制、严控品质。”

“放屁!”一名锦衣商人越众而出,腰间玉牌刻着“益州茶商行会”字样,“我等祖辈经营茶路,何时轮到官府指手画脚?去年我运三百担茶去南中,赚的钱足够买二十匹战马,官府若收归官营,这利……”

“王大郎去年运的茶,怕不是掺了三成老叶?”诸葛瞻突然开口,斗笠阴影下的目光如剑,“建宁太守发来文书,说夷人饮了你的茶上吐下泻,险些又起刀兵。若不是诸葛校尉亲率医官救治,你此刻怕是在南中喂狼!”

人群霎时安静。王大郎脸色煞白,额角渗出冷汗:“那是……那是别家商号栽赃……”

“栽赃?”费祎冷笑一声,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纸,“这是南中传来的茶叶样品,经太学医官查验,确有陈茶霉叶。王大郎,你还要狡辩?”

王大郎扑通跪地,锦袍膝头沾满泥污:“小人知错!求费相、诸葛校尉开恩!”

诸葛瞻环视西周,提高声音:“榷茶令不是为难百姓,是要让蜀茶名震天下。从今日起,官市设评茶署,凡茶叶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茶砖印‘御赐’二字,专供宫廷与互市;中品留供益州百姓;下品制为粗茶,可换北方的盐铁战马。”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几个瑟瑟发抖的小茶农身上,“茶农可自售茶叶,但需向官府报备。若遇灾年,官府以平价收购,绝不压价。”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一个抱着茶篓的少年突然开口:“校尉说的是真的?去年霜灾,我家茶叶卖不上价,父亲差点去卖身为奴……”

“自然是真的。”诸葛瞻解下斗笠,露出被雨水打湿的额发,“我诸葛瞻在此立誓,若有茶商欺压茶农、官署克扣钱粮,尽管来武候祠找我!”

午后,雨过天晴。诸葛瞻站在官市中央的评茶署前,看着茶农们排成长龙,依次将茶叶倒入查验的铜盘。太学工坊的工匠们推着 newly made 铜制茶釜走过,阳光落在釜身的蟠螭纹上,折射出细碎的金光。阿蛮带着医学生们手持银簪,每验一篓茶便在竹简上记下评语,簪头的红宝石在阳光下分外醒目。

“校尉,陇右传来消息。”亲卫呈上一封密信,火漆印上“姜”字模糊不清,“郭淮在陈仓道增设关卡,严禁铁器流入,连茶马互市的商队也被搜查。”

诸葛瞻捏紧密信,指节泛白。他望向远处的武候祠,飞檐上的铜铃在微风中轻响,仿佛父亲的羽扇拂过耳畔。“传我的命令,”他低声道,“让商队绕道祁山道,用蜀锦和茶砖换羌人的青盐与战马。另外,着太学工坊加快研制茶砖模具,务必在半月内制出能长途运输的紧压茶。”

黄昏时分,官市渐渐散去。诸葛瞻沿着南市边缘行走,忽闻一阵争吵。拐角处,一个胡商正与茶农拉扯,胡商手中的波斯毛毯掉在泥里,茶农的竹篓倾倒,茶叶撒了一地。

“你这奸商,竟敢用次等毛毯换我的明前茶!”茶农挥拳欲打,被胡商反手推开。

“慢着!”诸葛瞻上前隔开两人,捡起一片茶叶放在鼻尖,“这是峨眉雪芽,今年的头茬嫩芽,至少值五匹波斯毛毯。”他看向胡商,“你若再以次充好,我便叫人将你赶出益州,永远不许踏足蜀地!”

胡商脸色大变,忙不迭道歉,从骆驼背上取下五匹上等毛毯,灰溜溜地离去。茶农望着毛毯,眼中泛起泪光:“多谢郎君相助……小人一家老小,全靠这篓茶换粮食……”

“拿去吧。”诸葛瞻将毛毯塞进茶农手中,“明日去评茶署领一张‘信得过’的木牌,以后胡商便不敢欺你。”

夜幕降临,官市的灯笼次第亮起,宛如一串散落的星辰。诸葛瞻站在锦江边,望着江面上缓缓而行的茶船,想起父亲《便宜十六策》中“夫为国者,以富民为始”的句子。春雨又至,细密的雨丝落在江面,激起细小的涟漪。他摸了摸腰间的青釭剑,剑柄上的防滑纹早己被掌心的汗水浸透。

远处,武候祠的长明灯在雨幕中明明灭灭。诸葛瞻知道,推行榷茶令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只要能让蜀地的茶香飘遍天下,能让百姓富足、军队强盛,即便前路荆棘密布,他也定当勇往首前,不负父亲的在天之灵,不负这蜀汉的万里山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