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阳光炙烤着琉璃瓦,李千尘抬手遮挡刺眼的光线,指着前方飘着饭香的建筑:“学一食堂,号称‘校园米其林’,进去就知道什么叫舌尖上的京城大学”苏漓烃望着玻璃幕墙折射出的光斑,想起今早地铁站看到的“京城大学欢迎您”海报,此刻竟真实地触手可及
推开食堂雕花玻璃门,蒸腾的热气裹挟着蟹粉小笼的鲜香扑面而来。明档厨房内,厨师们身着雪白制服,动作行云流水。李千尘熟稔地穿过取餐区,指着墙上的主厨介绍牌:“掌勺师傅都有五星级酒店履历,这位王师傅曾为G20峰会烹制淮扬菜”他夹起一块糖醋小排,琥珀色的酱汁拉出晶莹的丝线,“试试这道分子料理版松鼠鳜鱼,传统技法融合现代工艺。”苏漓烃咬下酥脆的鱼皮,酸甜味在舌尖炸开,既有外婆家灶台的温暖,又带着精致的层次感
饭后消食,李千尘带他拐进档案馆。厚重的木门推开瞬间,樟脑与纸页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恒温展柜里,泛黄的《新青年》创刊号静静陈列,苏漓烃凑近玻璃,甚至能看清晕开的墨点。“这是1915年的原版”李千尘的声音在空旷的展厅回荡,“当年陈独秀就在红楼二层,写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那段振聋发聩的宣言”
红楼斑驳的砖墙上爬满常春藤,阳光透过菱形窗格在青砖地面投下网格状的光影。李千尘抚摸着楼梯扶手的雕花:“梁思成和林徽因曾在这里测绘古建筑,你看这榫卯结构...”他的讲解被艺术学院传来的小提琴声打断。露天台阶上,金发女孩正拉着帕格尼尼随想曲,音符跌落在铺满银杏叶的草坪上,与远处画室飘出的油画颜料气息交织
鸣鹤园的残荷在风中轻颤,李千尘指着湖中央的水榭:“这是乾隆赐给和硕亲王的园子,别看现在只剩半座石桥,修复时从淤泥里挖出过明代青花瓷片”苏漓烃蹲下身,指尖划过青苔覆盖的石栏,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课本里的《圆明园遗址》插图。夕阳为水面镀上金边,残荷的倒影在涟漪中破碎又重组
博雅学堂的飞檐挑着半轮斜阳,李千尘推开雕花木门,檀香混着宣纸的气息扑面而来。展台上陈列着敦煌壁画临摹稿,苏漓烃的目光被角落里的《五台山图》吸引——细密的笔触勾勒出连绵山峦,甚至能看清山间寺庙的斗拱结构。“这是张大千弟子的作品。”李千尘指着画框右下角的落款,“当年他们就在这个房间里整理临摹笔记,一待就是数月”
夕阳将乾隆石屏染成蜜色,苏漓烃仰头望着屏上的刻字,篆体字的凹痕里积着几百年的尘埃。李千尘蹲下身,指尖拂过石屏底座的螭龙纹:“这是圆明园旧物,八国联军时被埋在土里才得以保全”他的声音突然哽咽,苏漓烃这才发现石屏背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弹孔,无声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
暮色中的石五供泛着冷光,香炉里残留的香灰被晚风卷起。李千尘望着渐暗的天空,突然开口:“知道为什么把这里放在最后吗?这些沉默的石头,见证过辉煌也承受过苦难,就像这座园子,还有...”他没有说下去,只是指了指远处亮起的图书馆灯火,暖黄色的光晕中,隐约可见学子伏案的身影
回程地铁上,苏漓烃的帆布包还沾着鸣鹤园的荷香。他翻开素描本,最后一页画着两个并肩的剪影,背后是被夕阳浸透的石五供,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原来历史不是课本里的铅字,是掌心的温度,是舌尖的滋味,是被晚风卷起的千年尘埃”窗外的城市灯火掠过,将他的侧脸映得忽明忽暗,而燕园的故事,早己悄然在心底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