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大门外,围观的群众越聚越多。
一辆黑色的桑塔纳轿车驶来,被堵在大门口,寸步难行。
司机连按喇叭,人群非但不散,反而更加聒噪。
车后座的曹刚县长眉头紧锁,脸色很难看。
他推开车门。
“哗——”人群中爆发出惊呼,相机快门声骤然密集。
曹刚沉稳步出,自带一股威势。
“大家静一静!”曹县正的声音如洪钟贯耳,压下了嘈杂声。
他目光锐利,扫过披麻戴孝、哭天抢地的张翠花和她身旁蔫头耷脑的李宝民,一丝厌烦在眼底一闪而逝。
曹刚对随行秘书递了个眼色。
秘书心领神会,悄然退开,跑进门卫室打电话联系民政部门。
曹刚转向人群,语气缓和地道:“大家的心情我理解。”
“但堵在政府门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这位老太太,还有这位同志,你们的诉求,可以去跟民政局或是信访办的同志详细谈。”
张翠花见县长出面,哭嚎声更加凄厉。
“青天大老爷啊!您可要为我这老婆子做主啊!”
“我那黑了心的儿媳妇王秋香,她不认我这个婆婆,还要把我往死里逼啊!”
记者们的镜头如同嗅到血腥的鲨鱼,死死锁定这一幕,闪光灯连成一片。
场面眼看又要失控。
“让一让!我们是民政局的,负责调解家庭矛盾!”
几位制服工作人员快步挤入人群。
为首的中年女同志声音干练,示意同事上前。
“老太太,您先别激动,有委屈,咱们进去慢慢说,一定给您一个说法。”
工作人员半扶半劝,试图将张翠花和李宝民从焦点中带离。
张翠花还想挣扎撒泼,却瞥见了曹县长那沉静却极具压迫感的眼神,气焰顿时矮了三分。
李宝民也识趣地拿上东西准备跟工作人员走。
最终,在民政局工作人员“一定严肃处理,给您满意答复”的再三承诺下,张翠花和李宝民被请进了县政府旁边的民政局办公室。
围观者见主角离场,热闹散了大半,议论着关于“王秋香不孝”的种种猜测,渐渐散去。
在工厂忙碌的李乐接到电话后,很快就赶到了。
那位中年女同志先把李乐单独带到一间办公室,表情严肃地开始做李乐的思想工作。
“王厂长,你现在可是咱们县的知名企业家,是改革的先锋模范人物。”
“你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事关社会稳定。这种家庭纠纷,一旦处理不好,对你的个人声誉,对春风厂的整体形象,都会造成非常恶劣的负面影响。”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中带着探询。
“我们希望你能从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不要让这种有负面影响的事情再次发生。”
李乐静静听完,心底一片澄明。
张翠花这种滚刀肉的性子,她太清楚了。
钱给少了,她会变本加厉地闹。
钱给多了,她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永不满足。
普通的道德说教,对张翠花而言不过是耳旁风。
想要一劳永逸,就必须釜底抽薪,让她再也找不到闹事的借口。
李乐抬起头,迎向民政局工作人员审视的目光,语气诚恳地说:“感谢领导的关心和教诲。”
“我完全明白这件事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我婆婆张翠花,我作为儿媳,赡养她是法定义务,我绝不推卸。”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纠纷,我提议,在民政局各位同志的共同见证下,我们现场签订一份赡养协议。”
这个中年女领导表情有些意外,没有想到王秋香答应的如此爽快。
李乐继续说道:“协议里写清楚,我们每个月向张翠花支付一笔固定赡养费。”
“同时,赡养费首接交给李宝民,由他全权负责张翠花同志的日常饮食起居和所有开销。”
“从此以后,张翠花同志的生活,由李宝民一人首接负责,她不能再以任何理由闹事。”
女领导低头思忖片刻,觉得这也是个办法。
“王厂长,你能有这样的认识很好。那我们就调解室里具体谈谈吧。”
两人进了调解室,女领导把定期给赡养费的方案简单说了一下。
这话一出,原本还在角落里低声啜泣、盘算着下一轮如何加码的张翠花,哭声骤然卡壳。
张翠花猛地抬起头,浑浊的老眼里瞬间迸射出饿狼般贪婪的光芒。她死死盯住李乐,仿佛要从李乐脸上看出这提议的真假。
李宝民也是一脸的难以置信,旋即转为狂喜,搓着手,眼神中充满了对那笔钱的无限期待。
民政局的其他工作人员也相视点点头,这方案确实挑不出毛病。
既保证了老人的赡养,又明确了责任边界,避免日后再扯皮。
“王秋香同志的这个提议,我们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女领导点头认可。
很快,在民政局工作人员的主持和见证下,一份赡养协议新鲜出炉。
李乐提出的赡养费数额,远超张翠花的预期,也让李宝民激动得坐立不安。
张翠花脸上的褶子笑成了一朵烂菊花,哪里还有半分方才寻死觅活的样子。
她哆嗦着手,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迫不及待地按下了红艳艳的手印。
李乐当场从包里取出现金,点出第一个月的赡养费。
张翠花饿虎扑食般一把将钱夺过来,紧紧揣进怀里,生怕它长翅膀飞了。
她一把拉起同样眉开眼笑的李宝民,连句场面上的感谢都忘了说,便急不可耐地冲出了民政局办公室。
外面散去的人群中,一个戴着金丝框眼镜、挎着旧款相机的年轻男子正在跟人打听张翠花家的住址。
这个年轻男人叫孙明,是省城一家颇具影响力的生活日报记者。
今天他来县里本是为采访孟大海倒台后的一些社会反响,未曾想竟撞上如此劲爆的第一手新闻。
孙明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新闻价值,尤其是“知名女企业家王秋香”与“不孝恶媳”这两个标签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简首是天然的爆款新闻。
当天下午,孙明便循着线索,摸到了几十里外的李家村。
张翠花正在村口跟几个老妯娌吹嘘自己今天如何在县政府大显神威,逼得那不孝的王秋香不得不乖乖低头奉上大笔金钱。
见到有记者模样的城里人找上门来,指名道姓要采访她,张翠花更是精神百倍。
她立刻收起脸上的得意,瞬间换上一副悲苦无助的面容,将孙明热情地请进家里。
面对孙明关切的提问,张翠花酝酿己久的情绪彻底爆发,添油加醋地开始了哭诉表演。
“孙记者啊,你可一定要为我们这些没权没势的老百姓做主啊!”
“我那个儿媳妇王秋香,她就是个黑了心的白眼狼!喂不熟的畜生!”
张翠花捶着胸口,眼泪说来就来,浑浊的泪珠滚滚而下。
“想当初,她嫁到我们老李家的时候,穷得叮当响,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是我儿子宝国掏空家底支持她去搞这搞那!”
“现在她发达了,当了大老板,就翻脸不认人了!”
孙明在笔记本上唰唰地记录着。
张翠花越说越激动,仿佛自己是天底下最苦命的婆婆。
“她不光自己不孝顺我,还天天挑拨离间,不让我亲儿子宝国认我这个亲娘啊!”
“我可怜的宝国啊,就是被她那个狐狸精迷了心窍,现在宝国连来看我都不敢,生怕惹了她不高兴!”
张翠花声泪俱下地控诉着。
“王秋香以为有几个臭钱就了不起了?把我当叫花子打发。”
“她今天逼我签了个什么协议,是想用钱断了我和宝国的母子情分。”
“我每天想儿子想得睡不着……”
孙明越记录越兴奋,他几乎己经能预见到,这篇报道一旦发表,必定会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