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席帆的决定
席帆在知青点的日子里,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决定报考军校,为国家的军事事业贡献力量。战怡全力支持他的决定,两人一起为未来努力。
“我会等你。”战怡在送席帆去县城参加考试时说道,席帆紧紧握住她的手,眼中充满了感激。
晨雾尚未消散,席帆己将打理妥当的行囊搁在斑驳的木桌上。他解开腰间磨得发亮的皮带,将随身军用指南针轻轻嵌进战怡掌心。金属的冷意透过她温热的肌肤,恰似他此刻的心境——既怀壮志未酬的急切,又满蓄离别在即的忐忑。
"县城昨夜捎来消息,军校招生名额增至十五个。"战怡轻抚着指南针莹润的表盘,古铜色的指针在熹微晨光中微微颤动。她转身从药箱底层摸出叠得方正的粗布,里头裹着她连夜缝制的行囊内衬,棉线走过的针脚细密得像二月的柳丝,"前胸的口袋能装两日干粮,后腰的暗袋我塞了两包草药,晕车时含一包准醒神。"
席帆提起马灯走向屋外,晨曦将他拉长的影子投在新修的石板路上。战怡小跑着跟上,发辫在肩头晃出轻快的弧度。村东头的杏树正值花期,粉白花瓣簌簌落在她系着蓝布条的竹篮里——那是她为席帆备的干粮,玉米面饼间夹着腌萝卜条,底下压着晒干的梅子。"巡山时发现南坡有处野杜鹃,"她话音刚落,忽被席帆拽进怀里。松枝编的臂环硌得她脖颈生疼,却隔不断他滚烫的呼吸,"等我回来,给你摘一捧最艳的映山红。"
通往县城的官道两旁,野生的蔷薇正肆意攀爬。席帆握紧缰绳的手青筋微绽,战怡裹在旧军大衣里的身子随着马车颠簸轻晃。她从怀中摸出昨夜誊写的草药名录,泛黄的纸页上,银针、草药与人体穴位的简图被炭笔描摹得细密如星辰。"你教我的急救包扎法,今早赵大娘用它救了跌进水渠的孩子。"马车碾过石桥时,她将头倚上他肩头,"这里的老人们说,会等你凯旋时摆百桌酒席。"
城郊的兵役登记处挤满怀揣热血的青年。席帆站在队列末尾,旧军装的袖口磨得发白,却洗得整洁如新。战怡躲在人群外,借着墙角的阴影望向他挺首的脊背——那脊梁曾在暴雨夜为村民扛沙袋堵决堤的水渠,此刻正承载着更宏大的使命。她攥紧攥着的野杜鹃根茎,指节因用力泛起青白。
日暮时分,席帆在考场外的槐树下找到蜷缩着打盹的战怡。她额角沾着细碎的槐花蕊,怀里的草药夹板因久抱而微微变形。他轻抚去她发梢的花瓣,掌心传来她体温尚存的余温。"最后一道战术分析题,我写的是如何用三连兵力防守河谷要塞。"战怡揉了揉惺忪睡眼,"你写好了?"他将答题纸折成纸飞机,越过斑驳的城墙,在落日余晖里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写得不好,但尽力了。"
夜半回程时,月色将官道染成银白绸缎。战怡在马车里点燃松明,火光映出她削好的苹果块。席帆接过果块时,指尖触到她手背上被草药磨出的茧子。"军校第一年要学军事测绘,"他将果核扔出窗外,落进早春的泥土里,"我打算选西北方向的校区,那里的山脉地形复杂,和咱知青点的山脊很像。"战怡望向远方连绵的山影,月光为山峦勾勒出冷峻的轮廓,"我明年也去考医专,等你毕业时,我们就能在同一个小镇安家。"
回到知青点时,东方泛起鱼肚白。村民们己在晒谷场支起篝火,王大娘端着热气腾腾的米粥候在路边。战怡蹲在泉边,将洗好的野杜鹃叶铺在竹匾上晾晒。席帆解下马鞍,从褡裢里掏出半块染着墨迹的馍,"考场上有人用炭笔画立体沙盘,我也跟着画了个河谷防御模型,监考官首点头。"篝火噼啪作响,火星溅落在他磨破的布鞋边,战怡将新织的草鞋轻轻搁在他脚边,"等你穿这双鞋去军校报到时,说不定能站上阅兵台呢。"
黎明前的黑暗最深沉,知青点的木屋却亮起一盏昏黄煤油灯。席帆伏在桌上写战术分析心得,战怡在灯下缝制棉衣内胆。松枝在灶膛里毕剥燃烧,火光在他们身影上镀上一层橘色薄纱。他忽然抬头,看见她鬓边粘着的草药灰,喉结微微滚动,"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在这后山种片苹果林。"她针脚一顿,手边的白棉絮沾上几点墨汁,"我们种的苹果,要酸得让人想起离别的酸楚,甜得能冲淡重逢的苦涩。"
月升月落,斗转星移。知青点的篱笆上爬满青藤,席帆的行囊在屋角积满尘埃。而战怡依旧蹲在泉边,将晒干的艾草束成环状挂在窗棂上,驱蚊的青烟在晨光中袅袅上升。她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出神,风掀起她鬓边的碎发。她手中的银针在晨曦中泛着冷光,恰似这片土地正在悄然蜕变的隐喻。知青点的生活在汗水与草药香中一天天鲜活起来,而他们播下的种子,正悄然在泥土里生根发芽,长成未来丰收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