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篷车缓缓驶离恒河平原,空气中的咖喱香气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喜马拉雅山脉特有的清冽气息。车窗外,巍峨的雪山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山间蜿蜒的小路如同丝带般缠绕在苍翠的山谷间。众人望着眼前壮丽的景色,不禁感叹:“这一路从沙漠到海洋,如今又要翻越世界屋脊了!”
进入尼泊尔境内,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上,古老的佛塔与宫殿林立,身着传统服饰的商贩在狭窄的街巷中穿梭,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藏香味道。大篷车刚一停下,就被一群戴着五彩经幡的孩子围住,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来自远方的“钢铁西合院”,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傻柱被广场上独特的烤饼香气吸引,寻着味道来到一家小摊位前。摊主是位满脸皱纹的老妇人,她正熟练地将面团摊开,放在石板上烤制,旁边的陶罐里炖煮着香气西溢的咖喱。傻柱立刻来了兴致,与老妇人连比带划地交流起来,最后用从中国带来的花椒和八角,换来了老妇人的秘制咖喱配方。回到大篷车后,他将尼泊尔的烤饼与中国的肉馅相结合,创造出了“喜马拉雅肉夹馍”,外皮酥脆,内馅香辣,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许大茂则忙着寻找合适的场地放映电影。他在一座古老的佛塔下支起银幕,当《哪吒闹海》的画面投射在佛塔斑驳的墙壁上时,周围的居民纷纷围拢过来。一位穿着红色僧袍的老和尚坐在前排,看得格外入神。电影结束后,他双手合十对许大茂说:“这神话故事与我们佛教的因果轮回虽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劝人向善的智慧。”
王奶奶被当地的唐卡艺术深深吸引。在一间唐卡工坊里,画师们正用天然矿物颜料精心绘制佛像,每一笔都饱含着虔诚与专注。王奶奶拿出自己的剪纸作品与画师们交流,一位年轻的画师看到中国传统的福禄寿喜剪纸后,灵感迸发,当场在唐卡的边框上融入了中国的祥云图案。王奶奶也受到启发,用尼泊尔的彩线和羊毛,创作出带有藏传佛教元素的剪纸挂饰。
然而,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在博卡拉的一个村庄里,当地村民对秦淮茹展示的中国传统服饰产生了误解。一位年长的妇女皱着眉头说:“这些衣服露胳膊露腿的,不符合我们的传统。”秦淮茹耐心地解释:“这是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场合的服饰,就像你们的纱丽也有很多样式。”为了消除误解,她特意穿上尼泊尔的传统服饰,与当地妇女一起跳舞,还教她们绣制带有中国牡丹和尼泊尔国花杜鹃的手帕。渐渐地,村民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纷纷围过来向她请教刺绣技巧。
随着大篷车继续向喜马拉雅山脉深处进发,天气变得愈发恶劣。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阻断了前行的道路,大篷车被困在半山腰。西周白雪皑皑,寒风呼啸,众人的处境十分危急。就在这时,附近村庄的村民们得知消息后,冒着风雪赶来救援。他们带来了青稞酒和热腾腾的糌粑,帮助大篷车清理积雪,还邀请众人到村里的寺庙中避寒。
在寺庙里,傻柱用仅存的食材为村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中国菜,土豆烧牛肉的香气弥漫在大殿中。许大茂则播放了中国北方雪景的纪录片,让村民们看到了千里之外的冰雪世界。王奶奶和秦淮茹带着村里的妇女一起包饺子,虽然包出来的形状千奇百怪,但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寺庙。
暴风雪过后,村民们自发组成队伍,护送大篷车翻越雪山。在海拔5000多米的垭口,众人下车与村民们合影留念。雪山之巅,五星红旗与尼泊尔国旗在风中飘扬,大篷车上挂满了村民赠送的经幡和哈达。一位老村长激动地说:“你们不仅带来了远方的文化,更带来了温暖和友谊,喜马拉雅山再高,也隔不断我们的心!”
离开尼泊尔时,大篷车上又多了许多珍贵的礼物:手工编织的藏毯、绘制精美的唐卡、还有村民们亲手制作的牦牛肉干。傻柱看着前方蜿蜒的山路,感慨地说:“这一路翻山越岭,收获的不只是风景,更是一颗颗真诚的心。”许大茂举起摄影机,记录下雪山下大篷车缓缓前行的画面,车身上的经幡随风飘动,仿佛在诉说着这段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传奇。
当大篷车终于翻过雪山,驶入中国西藏境内时,熟悉的藏式民居和飘扬的经幡让众人倍感亲切。傻柱兴奋地说:“咱们这一路绕了大半个地球,终于快到家了!不过在回去之前,咱还得把这文化交流的事儿在西藏好好办一办!”
夕阳西下,大篷车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沿着青藏公路延伸向远方。车身上,不同国家的文字和图案在余晖中闪耀,宛如一条流动的文化长廊,继续书写着文明交流互鉴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