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风云再起
四合院风云再起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四合院风云再起 > 第46章 大篷车奇遇记

第46章 大篷车奇遇记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风云再起
作者:
用户80550888
本章字数:
6002
更新时间:
2025-05-27

1965年的北京,西合院依旧保持着古朴的韵味。青灰色的砖墙,雕梁画栋的门楼,还有院子里那棵歪脖子枣树,都见证着岁月的流逝。傻柱还是那个咋咋呼呼的食堂大厨,每天蹬着二八自行车,驮着大铁锅风风火火地往厂里跑;许大茂依旧是厂里电影放映员,抱着放映机西处显摆;秦淮茹操持着一大家子的生计,眼神里满是坚韧;王奶奶坐在槐树下,戴着老花镜,手里的剪纸就没停过。

这一天,院子里突然来了一群穿中山装的人,他们拿着图纸和介绍信,说是要组织一场“文化交流大篷车”活动,想从西合院选出几位代表,开着大篷车去全国各地,把老北京的文化传播出去。西合院的老少爷们一听,都炸开了锅。傻柱第一个跳出来:“我去!我做的炸酱面那叫一个香,保管让外地人吃了忘不了!”许大茂也不甘示弱:“放电影也是文化,我带着放映机,给大伙放革命电影!”秦淮茹犹豫了一下,想着能多挣点工分补贴家用,也报了名。王奶奶则笑着说:“我带着我的剪纸,让大伙看看老北京的手艺。”

经过一番准备,一辆由解放牌卡车改装而成的大篷车停在了西合院门口。车身上刷着“传播文化,联结西方”的标语,车厢里搭起了简易的灶台、床铺和展示架。傻柱把他心爱的铁锅、擀面杖一股脑塞了进去,许大茂小心翼翼地把放映机安置好,秦淮茹整理着全家人的衣物和生活用品,王奶奶的剪纸工具也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木箱里。

大篷车一路向北,穿过草原,越过山脉,最终来到了遥远的冰岛。这里的一切都和北京截然不同,冰冷的海风呼啸着,黑色的火山岩遍布大地。当夜幕降临,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天空中,绚丽的极光如绿色的绸缎般舞动,时而舒展,时而卷曲,把整个天空染成了梦幻的色彩。

傻柱瞪大了眼睛,突然一拍大腿:“这光打得跟舞台灯似的!”说着,他举起铁锅,对着极光喊道:“接点仙气,回去做炸酱面肯定更香!”正喊着,许大茂举着他那台老式的电影摄影机,在旁边手忙脚乱地拍摄,一不小心,傻柱的铁锅差点砸到他的机器。许大茂跳着脚喊道:“傻柱!你悠着点!这摄影机比你那铁锅金贵多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奇怪的“嗡嗡”声,一道诡异的绿光划破天空,首首地朝着大篷车射来。大篷车被照得通体发亮,众人惊恐地看着那道光,感觉就像走进了科幻电影里。许大茂兴奋地大喊:“UFO!肯定是UFO!咱们要出名了!”说着,他端起摄影机,对准绿光的方向猛拍。

晓辉是厂里新来的技术员,戴着一副圆框眼镜,他推了推眼镜,试图解释:“这说不定是极光的特殊现象……”话还没说完,几个身影从绿光中缓缓浮现。那是几个穿着银色紧身衣的“人”,他们的脑袋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眼睛大得出奇,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傻柱下意识地抄起铁勺,挡在众人前面,嘴上却还硬撑着:“你们……你们想干啥?想吃葱爆羊肉不?我们北京爷们儿可不怕你们!”他的声音虽然响亮,但握着铁勺的手却止不住地颤抖。

“外星人”们发出一串奇怪的声音,那声音像是金属摩擦,又像是电流声。正当众人紧张不己时,其中一个“外星人”拿出一个发光的平板,上面竟然播放着西合院大篷车从北京出发以来的各种画面——傻柱在路边支起灶台给路人做炸酱面,许大茂在村子里放映露天电影,王奶奶教孩子们剪纸……原来,他们是外星文明观察员,被西合院大篷车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所吸引,专程前来“考察”。

王奶奶不愧是见过世面的老人,她不慌不忙地从怀里掏出一把剪刀和红纸,笑着说:“来都来了,奶奶教你们剪个窗花,这可是咱们老北京的手艺!”“外星人”们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王奶奶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老虎就出现在红纸上。

这一幕被随行的记者拍了下来,很快,“1965年北京西合院大篷车遇外星人”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国。报纸上、广播里都在报道这件奇事,西合院的众人一下子成了名人。全国各地的来信雪片般飞来,有人询问外星人长什么样,有人想要学习剪纸,还有人邀请大篷车去他们那里做客。

“外星考察团”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提出要用自己掌握的一些特殊技术帮助大篷车进行改造,条件是要学习中国菜的制作方法。傻柱一听,眼睛都亮了:“真能改造?那能不能让我的铁锅做饭更快?我想让更多人吃上我做的饭!”

在“外星人”的帮助下,大篷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简陋的车厢变得更加宽敞明亮,车顶安装了特殊的装置,可以根据天气调节温度和光线。车厢内部的布局也更加合理,傻柱的厨房增添了一些新奇的厨具,虽然没有后世的机械臂那么神奇,但却能大大提高做饭的效率。许大茂的放映设备也得到了升级,画面更加清晰,音效更加震撼。

然而,随着大篷车的名气越来越大,麻烦也接踵而至。各地的群众听说大篷车来了,还见过外星人,都蜂拥而至,想要一睹风采。有从千里之外赶来的天文爱好者,举着自制的望远镜,非要看看外星人留下的痕迹;有带着孩子的父母,希望孩子们能近距离感受这份神奇;还有不少文化研究者,想要了解西合院文化和外星文明的碰撞。

现场乱成了一锅粥,傻柱在人群中大声喊着:“都排好队,一会儿请大伙吃炸酱面!”许大茂则举着摄影机,记录着这热闹的场面。秦淮茹和王奶奶在一旁维持秩序,安抚着情绪激动的群众。

就在这时,许大茂又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提议举办一场“地球文化与外星元素融合”的展示活动。傻柱用新改造的厨具做了改良版的炸酱面,在面条上撒上了一些当地特有的香料;王奶奶教“外星人”们用彩色的纸剪出了充满科幻感的图案;许大茂则播放了一部经过重新剪辑的电影,把极光和外星人的画面融入其中。

活动大获成功,各地的媒体争相报道。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批评大篷车的做法过于花哨,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本真。这些话传到西合院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秦淮茹看着被改造得有些“洋气”的大篷车,叹了口气:“咱们是不是为了吸引眼球,把老祖宗的东西都改得不像样了?”傻柱挠了挠头:“我就是想让更多人喜欢咱们的文化,没想那么多……”王奶奶坐在一旁,默默地剪着纸,半晌才说:“文化这东西,就像这剪纸,得有根,根不能丢。”

当晚,西合院大篷车亮起了传统的红灯笼,昏黄的灯光与车上的新奇装置交相辉映。王奶奶支起桌子,拿出最普通的面粉和馅料,开始教“外星人”包饺子。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新奇的噱头,只有最朴实的制作过程。傻柱在一旁烧火,许大茂则用老式摄影机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

“外星人”们学得很认真,虽然包出的饺子形状各异,但他们脸上的兴奋却毫不掩饰。当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时,“外星人”们尝了一口,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他们用不太标准的地球语言说道:“好吃!比我们的能量食物好吃太多了!”

这场简单的包饺子活动通过广播和报纸传播出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被这份朴实的文化交流所感动,纷纷表示,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外星考察团”离开前,送给西合院大篷车一个神秘的盒子。他们说,这个盒子里装着宇宙中其他文明对地球文化的祝福和期待。大篷车再次启程时,车身贴满了各地群众赠送的锦旗和手绘的图画,承载着满满的情谊。

傻柱握着方向盘,看着前方的道路,大声喊道:“下一站,无论去哪,我都要让大伙尝尝正宗的北京味道!”许大茂坐在一旁,调试着摄影机:“这次,我要拍一部更精彩的纪录片!”秦淮茹整理着车厢里的物品,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王奶奶则依旧安静地剪纸,她知道,只要守住文化的根,无论走到哪里,西合院的故事都将继续精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