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面容痛苦,缓缓闭上了眼睛。
霍氏,完了!
一夜之间,霍氏就要从云端跌落泥潭。
一切,就因为霍显这个蠢夫人要毒害皇后,而且还真毒害了殷夫人!
如果能选择两人其中之一毒害的话,霍光一定会选择毒害皇后许平君。
这样,就算他被立马清算,霍氏或许在殷氏的庇护下,还能保存那么一两个火种,未来也不是没有再起势的可能。
但霍显这蠢夫人,非跟有病一样,让随成君一起进宫的丫鬟去毒害皇后,结果还毒错了。
被抬过来的霍成君悠悠醒来,听见殷瑾那似是泣血之愤恨声,眼前一黑,又晕了过去。
当夜,整个长安城都不得安宁。
不知多少权贵,在羽林卫抓捕霍氏被吵醒,亦或者让人去通知自己的亲族,看看有没有和霍氏联姻。
都忙着第一时间跟霍氏撇清关系。
前一天还高高在上的霍氏,现在己经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要是一首拿在手上,会将他们的手给烫穿,甚至有生命危险。
第二日,还在长安城的霍氏之人己经被尽数押入庭尉狱,长安城风声鹤唳。
殷氏之人也全都聚集在一起,商议。
霍氏同时触怒殷氏和皇帝,己经是必死的下场,事后皇帝无论是出于殷夫人替皇后中毒而死,还是霍氏倒台后的权力空缺。
都一定会对殷氏进行补偿。
左太尉殷瑾和右太尉殷萬,有大可能被抬为丞相,其中殷夫人之父殷瑾可能性较大。
殷沢站了出来,“霍氏谋逆,其罪当诛。”
“但霍氏被清算之后,我殷氏或许可以得到更大的好处,不若建议陛下扩充海军?”
虽然先帝搞海军有些虎头蛇尾。
但在位的最后几年,还是在殷氏的支持下,勉强弄出了一个框架。
现在的大汉,北边的匈奴和西边的西域诸国,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海军虽然只有一个大概的框架,但刘洵上位这几年,也是不断下令,要求训练海军。
一看就知道,刘洵的野心远不止陆地。
只不过有了刘进这个前车之鉴,刘洵做得会更好。
刘进为什么失败,不就是因为处处防着殷氏吗?
全权让霍光接管,结果霍光对海军也搞不明白,又不想让殷氏将触手延伸到海军上。
结果所谓的大汉海军,虎头蛇尾,成为了刘进政绩中的一大败笔。
殷沢,殷仞之孙,算是殷拙的侄子。
在大汉最开始搞海军的时候,殷沢就被殷氏特意扔进海军之中,现在是海军中第二梯队的将领。
只是没啥大用。
因为除非大汉想和北朝大商来一场海战,海军可选择的范围就极少。
因为一步慢,步步慢。
大商在搞大航海的时候,大汉在忙着休养生息,在搞‘文景之治’。
结果等文景之治搞完,汉武帝上台以后也是大搞陆军,对北边的匈奴和西边的西域连连动兵,把这几个大威胁给打残。
但之后大汉国力近乎被打光,还是刘据上位以后治理恢复的。
到了刘进时期,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可以大搞海军的时代,结果因为疏远殷氏,不愿殷氏插手。
导致海军搞得不伦不类,虎头蛇尾。
那霍光他懂个什么海军?
他有没有见过大海都不好说。
你让他搞海军,合适吗?
殷萬点头,“我觉得不错,陛下解决了匈奴和西域之扰后,一定会扩充海军。”
“只要向陛下提出建议,陛下或许会酌情采纳。”
很快,霍氏之人全被捉回长安。
刘洵对霍氏的处罚也很严厉。
谋害皇后,其罪当诛。
霍氏一族,满门诛灭!
霍光的丞相之位首先被罢免,刘洵再下诏抬升殷瑾为丞相,诸葛桓从御史大夫提拔到左太尉。
诸葛氏,从刚来大汉开始就一首依附于殷氏,在外人眼中也是殷氏的一份子,可比霍氏要可靠得多。
随着霍光势力被清空,殷氏势力在朝堂上更加庞大,但似乎殷瑾和殷萬,并不急于扩张自己手中的权力。
反而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封地。
殷肃己经托梦于二人,朦胧地告知二人大汉未来的结局,让他们早做准备。
王莽快来了。
等刘洵驾崩,在下一个皇帝在位期间,王莽就会出生,到时候难免会和殷氏产生交集。
未来殷氏未来在东汉的地位,殷肃决定还是让长安殷氏现在就早做准备,等未来王莽上位,若事不可为,就回到自己封地去当一个富家翁。
等天命之子秀儿横空出世,再辅佐其再创大汉,届时殷氏也将会拔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得不说,刘邦的基因还是很好。
除了刘盈,自皇位世系落到了代王刘恒身上,西汉和东汉的明君很多。
除了少数那几个,比如说汉元帝刘奭,本来当不上皇帝,结果因为老爹刘洵对许平君的爱屋及乌,最终还是接过了大汉的班底。
刘洵还说,“乱我家者,太子也。”
可见许平君影响之大。
但也因此,害了大汉。
大汉由盛转衰,关键人物就是许平君,若没有她,刘奭也当不上皇帝。
至于殷夫人之子?
殷氏目前并没有多在乎,殷瑾和殷萬、殷拙、殷钧本来心里存着的未来帮助殷夫人之子刘义争夺皇位,这样殷氏作为外戚,在大汉的地位就能更稳固。
但老祖宗发话了,殷瑾和殷萬、殷拙、殷钧西人也没其他意见, 老老实实按照老祖宗的吩咐来就行了!
次年。
刘洵以殷拙、殷钧、李陵三将领军二十万,北伐匈奴,这一战,彻底将匈奴打垮。
彻底将西域(今xinjiang及部分中亚地区)收入囊中,设立西域都护府。
殷氏看中了西域都护府,将其作为日后的退路,于是以大胜之功和朝堂上的让位作为条件,任命殷钧为西域都护。
带着不少殷氏族人前往西域。
殷氏在朝堂上的势力削弱不少,但这也是刘洵乐意看见的。
殷氏力量太过庞大,己经威胁到了皇权,只是殷氏对他这一脉很重要,而且和殷钧关系很好。
虽然他不好主动削弱,但殷氏主动选择西域都护,主动削弱自家在朝堂上的势力,在刘洵看来,也是殷氏在‘避险’。
这让他对殷氏好感度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