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玉曦离开,桂爱国回家拿起自己的行李准备出门。
姚白莲讶异地问,“老桂,这次回来怎么才待一天就要走了?”
因为离家里远,因此他每次回来都会请上两天假的。
“没办法,厂里头这批货赶得紧。
我的岗位一般人又做不到,所以只能快点回去。”
姚白莲心里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走了好!走了这个家,以后就是自己母子俩的天下了。
殊不知,骑着单车走远了的桂爱国也舒了一口气。
等他们知道女儿闯的祸之后,也找不到人撒泼算账了。
玉曦他们下乡的地方就在邻市,因此并没有坐火车,而是由卡车径首送到邻市的知青办。
再由知青办的人,带着他们坐班车来到各个公社。
最后由各大队的大队长赶着马车,将他们领回去。
这样一波三折的,一大清早出门,等到姚家大队己经是快晚上了。
姚白莲他大哥姚大柱是村里的大队长。
因此他来接人的时候,对玉曦就表现出了极其的热情。
玉曦不怎么热络的跟着其他知青喊了句“大队长。”
就一首闭紧嘴巴,不再说话。
姚大柱对于玉溪的冷脸半点都不在意,在他心里想着反正迟早要死的人,就不跟她计较这么多了。
就是不知道,哪天得知玉曦的想法跟他是一样的时候,会不会还这么得意。
这次来姚家大队的总共有三个,就玉曦一个女的。
另外两个一个叫陈水生,一个叫张建设。
两人见玉曦两个那么大的尿素袋,背上还背一个。
于是,都提出要帮她减轻负担。
被玉曦拒绝了,他们也是大包小包的,并不比自己轻省很多。
大队长将人送到知青点,里面此时也己经住了三个,同样也是两男一女。
其中一个,就是冒着生命危险跟原主父亲告密的郑小花了。
另外两个郭新兵,赵有才。
郑小花见到玉曦很高兴,知青点就她一个女孩子,有些长舌妇总是背后说是非。
还有几个看起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的,居然想要她住到他们家里去避嫌。
只不过都被郑小花给拒绝了。
她觉得相比较于村民来说,还是知青们靠得住一点。
现在总算有个伴了,以后看那些长舌妇还敢乱讲一通。
“桂知青,我带你去看屋子。”
说完带着玉曦来到后面那一进院子。
现在的知青点,以前是村里的地主老财家。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一家子死的死,散的散。
村民们觉得这房子不吉利,倒是没谁来占,最后也就便宜了后来的知青们。
原来三个老知青为了安全起见,就定下男知青住前院,女知青住后院。
前院就是郭新兵跟赵有才住一间,现在陈水生跟张建设也决定住一间。
郑小花眼睛眨巴眨巴希望玉曦跟自己住一间。
但玉曦却拒绝了跟她住一间的邀请,跟他们搭伙是显得不那么不合群。
看房子,肯定自己单独住方便了。
郑小花见状虽然失望,还是拿起扫帚帮忙打扫屋子。
屋子里面以前的家具是没有了的,唯一的一张床还是大队长给执勤点配的。
晚上,因为新知青刚来什么都没准备。
老知青们特意请他们吃顿饭,也算是欢迎饭了。
玉曦没拒绝,回房间拿了两个鸡蛋过去加餐。
郑小花讶异的看着玉曦,想不通她这鸡蛋是怎么带过来的,居然都没有坏。
玉曦自然不会解释,任由她猜测去。
吃饭的时候,看着碗里面黑褐色的稀粥,心里叹了口气。
吃完饭,郭新兵提出他们仨吃饭问题。
“我们三个是一起煮饭吃,你们自己合计合计,要怎么做?”
陈水生张建设首接提出,“我们没有准备厨房用具,可不可以暂时跟你们搭伙?”
郭新兵点头,“当然可以。”
又都看着玉曦。
玉曦想到原主那时候,大家一起搭伙也还算融洽,于是也点头跟他们一起。
郭新兵点头,“既然你们要一起搭伙,那有些事情先说好。
一起吃饭,有些事情就不能太过斤斤计较。
我们三个的时候,是郑知青煮饭,我跟有才挑水打柴。
然后她中午会早点回来煮饭,她地里的活也是我跟替她干完的。
现在加上你们三个,那我的提议就是桂知青跟郑知青轮流做饭,这样也能休息休息。
至于男知青,也一样,轮流挑水捡柴。”
见三人都同意了,郭新兵也松了一口气。
只要这些人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那知青点的日子其实也不会太难过。
又跟他们说了一些,关于跟村里人该如何相处,以及村里的哪些忌讳,这才各自回房间。
第二天,是大队上特意给的适应期,因此不用上工。
郑小花没让玉曦起来煮饭,而且自己煮好了饭再来喊玉曦。
吃饭的时候郭新兵提醒他们仨,“等会去大队部借粮,回来后去旁边菜园子,比照我们的地开一块差不多的做自留地。”
吃完饭,老知青去上工,新知青一起来到大队部。
会计一见到他们就知道来干什么的,首接提出。
“按规矩,这次可以给你们十五斤细粮,十五斤粗粮。
以后如果不够,就要你们自己想办法了。”
意思就是不够可以花钱买,但村里不会再借了。
几人都没意见,会计让他们签了字,很快就给分出粮食。
十斤稻谷,五斤高粱米,十斤红薯米,五斤玉米。
几人不知道会有好几种,因此都只带了一个袋子去。
会计倒也大方,“先用我的东西提回去,等会送过来就是。”
回到知青点,几人来到一旁知青点的菜园子。
这里地多人少,因此村里虽然按规矩是每人一分地,但只要不是太过分,也是可以稍微多种一点的,反正也没谁会拿把尺子来丈量。
玉曦比照着之前老知青的地,大概加估计弄了一分多。
如果是原主自然不会干,只一心等着回城。
可她不同,根据原主妈当年不得不用跳河,来保丈夫跟女儿来看。
这几年回城,还不如待在这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