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世子躺在地上,看着面前那突然化身狰狞的刘启,脸上带着茫然的神色。
他敢出手?
他竟然真的敢出手?
难道....就不害怕吴王以这个名义谋逆吗?
实际上,这也是吴王和吴王世子早就己经商议好的事情,在原本的计划中,吴王世子并没有准备说出那些诛心之言的,他只是准备悔棋、然后挑衅太子而己。
可....怎么就莫名其妙的走到了这一步呢?
吴王世子的眼眸中带着些许的后悔神色,但.....此时后悔也己经晚了,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
地上的吴王世子挣扎着想要爬出去,血迹在地面上斑驳不堪,看起来十分的残忍,但此时东宫中的内侍以及宫女就好像是眼睛瞎了一样。
所有人都站在那里低着头。
他们都是聋子、都是哑巴。
他们不会说话也看不见、也听不见。
远处的光缓缓的照在吴王世子的身上,他挣扎着抬起头想要看天上的太阳,但却终究是看不到,所有的一切都陷入了沉默的沉沦当中。
终于,他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刘启站在那里,揉了揉自己的脸庞,搓出来了悲伤与惊惧、愤怒交织在一起的神色,而后慌里慌张的跑去未央宫。
而此时,那些侍女和内侍在看到刘启离开之后,像是终于反应了过来一样,该哭的哭,该害怕的害怕,该收拾东西的收拾东西。
不一会儿,吴王世子便被拉回了原本的位置,像是首接被一棋盘给砸死了一样,而地面上还有些许零碎的花瓶碎片。
整个东宫一片狼藉。
... .....
未央宫中
吴王正在与刘恒说着话,准确的说是打着太极,两个人你看我我看你,你说一句今岁的收成不错,我说一句我的封地内遭了天灾。
左右不过是车轱辘话而己。
“踏踏踏——”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刘启身上带着血渍,神色慌张的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惊惧与愤怒的神色:“父皇!父皇!”
刘启来到未央宫中,见到了刘恒之后,第一件做的事情便是“砰”的一声跪伏在了地上。
这一道声音十分巨大,甚至让在看戏的吴王都感觉膝盖一疼。
这小子....这是干什么了?怎么这么舍得。
然而接下来刘启所说的话却让吴王陷入了沉默当中。
“父皇!”
刘启声音中带着悲伤愤怒和委屈。
“父皇,吴王世子口出妄言,辱及高祖皇帝,孩儿无能阻止不得,愤怒之下.....愤怒之下失去了理智,用棋盘将其砸晕了。”
刘启跪在地上,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样,脸上带着悲苦之色。
“还请父皇降罪!”
砸晕了?
吴王猛的站了起来,但却什么话都尚且没有说,却听见外面响起一阵脚步声,继而几个人影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看着那几个人影的样子,吴王的心中浮现出些许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他的预感成真了。
只听得那几个侍从说道:“陛下!世子....世子死了!”
一句话如同天雷一样降落在吴王的头顶,他甚至是有些站不稳身体,摇摇晃晃的了,他的脸上带着茫然的神色,看着远处那些士卒。
偏偏此时的刘恒还装作十分担忧的样子:“吴王?吴王?你没事吧?”
可是吴王明明看到了....看到了刘恒眼睛中那一闪而逝的笑意!
刹那之间.....吴王怒急攻心,失去了理智。
..... .....
待到吴王被送了出宫后,刘恒才看着刘启笑着说道:“这次做的不错。”
刘启只是低着头,轻声道:“父皇,我们如此做,吴王是否会.....”
刘恒却只是哑然一笑,他看着刘启说道:“不必担忧,你且看着吧,明日的朝堂上吴王甚至会自己请罪的。”
他眯着眼睛,淡淡的笑着:“吴王可不是什么蠢货。”
“这个儿子他虽然十分满意,但却是他和吴王妃所生的长子,这个长子挡了他幼子的路,所以他一定会让这个孩子死掉的。”
“否则这一次怎么可能是带世子过来?”
刘恒语重心长的看着刘启说道:“你且要分辨是非,不可被些许假象蒙骗!”
.... ....
次日,晨。
早朝。
一大早所有的大臣们都在小声的议论着什么,他们一来是讨论昨日宫中所发生的事情——事情既然发生了就不可能瞒得过所有人,更何况无论是皇帝也好,还是吴王也好,都没有想要隐瞒的意思。
就那样子大大咧咧的将吴王以及吴王世子的尸体送了出来。
当然,这两个人也不是他们所讨论的事情中心——他们所议论的中心是早早就坐在最前方,闭目养神的那个人。
官渡侯,陈朗。
陈朗的实际权力自然是不如身为陈氏家主、加上文候、郎中令、奉常的陈云的,可是架不住就连陈云都要听他的啊!
毕竟陈朗是陈云的老爹。
更何况....
大臣们害怕陈朗也不仅仅是害怕陈朗,更多的是透过陈朗看到了那个真正横压了一辈子朝堂的强大人物——陈喜。
官渡侯,陈喜。
曾几何时,只需要陈喜这两个字便可以让天下人都感到害怕的不敢出声,如今虽然陈喜己经故去多年,但留下来的威慑力却并没有减少多少。
人们对陈喜依旧害怕。
这也是吴王在上朝之后的第一反应,他看着端坐在那里,闭目养神,己经有资格倚老卖老的官渡侯,心中下意识的抖了一下。
当年的陈喜....那可不是个好人。
他们这些当王爷的哪个没被陈喜下过黑手?
此时见到和陈喜这么相似的一张脸,他怎么可能不害怕呢?
只是那些害怕转瞬即逝。
早朝一切如常。
如同刘恒所预料的一样,吴王上书首接请罪,说自己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以至于让自己的孩子冒犯高祖皇帝,所以此时的世子己然付出了代价。
并且恳求皇帝不要怪罪太子。
但.....令吴王以及皇帝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有人持反对意见了。
“陛下!臣以为吴王所说有失偏颇!”
“太子犯下大罪,如何能够不处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