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研究所的恒温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唐泽云盯着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地表平均温度-22℃,研究所通风口检测到持续强降雪。他揉了揉眉心,转身时军用靴踩在金属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回响。
“老唐,拾荒队报告,周边百公里内的超市、粮仓都己经被搜刮一空。”龙晓推门进来,他的机械外骨骼肩甲上还挂着未融化的冰晶,“现在我们的食物储备还有各种粮食八吨左右;各种冻肉三吨左右;脱水蔬菜两吨左右;压缩饼干一千六百多箱。我们跟国内己经失联了西个多月了,物资得不到补充,我们派去周边城市购买物资的人也都空手而归。南半国币己经成了废纸。要早作打算啊!”
唐泽云点点头,“用黄金也买不到吗?”目光扫过对方颈间晃动的银哨——那是李婉用废旧电路板做的求生哨,现在成了团队的精神象征。
龙晓无赖的摇摇头:“黄金只能换除了食物的其他物资。”
“曾老那边有进展吗?”他跟着龙晓走向实验室,防爆灯在头顶投下冷白的光,照出走廊墙壁上新增的冰霜。
“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还是零。”龙晓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焦虑,“那些蓝色麦穗根本没法正常授粉,曾院士说可能是因为核辐射导致染色体畸变......”
实验室的防爆门缓缓打开,一股带着泥土气息的暖流扑面而来。唐泽云掀开防化服的面罩,看见曾院士正跪在培养舱前,白发凌乱地粘在额角,手里攥着一株枯死的麦苗。培养舱里,几乎所有的麦苗都变成了灰黑色,只有角落里两株幼苗勉强撑着几片黄叶。
“端粒磨损率47%。”曾院士摘下眼镜,镜片上蒙着一层水雾,不知是汗水还是水汽,“它们的根系在疯狂吸收辐射能,但茎秆承受不住能量过载,就像用蜡烛芯引流汽油......”
李婉突然从育苗区站起身,她的白大褂下摆沾着绿色的汁液:“唐大哥,你看这个!”她举起培养皿,里面是株只有两厘米高的幼苗,叶片边缘泛着诡异的金色,“这株小麦在夜间会发出荧光,我检测到它的叶绿体里含有某种未知的酶......”
警报声突然撕裂空气。唐泽云本能地按住腰间的柳叶镖筒,跟着龙晓冲向指挥室。监控屏上,地表伪装层的热成像显示,有个不规则的热源正在靠近通风口——那不是人类的体温,而是某种体温在10℃左右的生物,正用爪子或鳍状肢扒开积雪。
“是海豹变异体。”彭建军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他带着两名队员守在地表堡垒的射击孔旁,“体型比去年看到的大了一倍,背鳍上的鳞片像装甲板......”
唐泽云盯着屏幕,看着那团热源突然分成三部分,其中两团朝着侧翼的伪装废墟移动,第三团则停在通风口正上方。他想起研究所档案里的记录:核辐射导致部分海洋生物进化出两栖能力,海豹的肺部己经能适应零下三十度的空气。
“准备电磁脉冲弹。”他按下通话键,“不要杀死它,活捉。”
十分钟后,变异海豹被拖进地下一层的解剖室。它的皮肤呈紫黑色,布满吸盘状突起,当唐泽云用手术刀划开腹部时,里面掉出一堆人类骸骨——肋骨上还穿着褪色的防寒服碎片。李婉强忍着呕吐,用镊子夹起海豹胃里的残留物:“是冷冻的小麦种子,还带着南极苔原的泥土。”
曾院士的眼睛突然亮了:“南极?那里的生态系统可能还保留着原始基因库!”他抓起海豹的肝脏切片冲向显微镜,“看,它的线粒体里有抗冻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解开小麦抗寒基因的关键!”
当晚,研究所的基因熔炉实验室彻夜通明。唐泽云看着机械臂“女娲”将海豹的抗冻蛋白基因注入小麦种子,培养舱里的蓝光映着曾院士颤抖的双手。李睿靠在墙角打盹。
“成功了!”凌晨三点,助理的欢呼声惊醒了所有人。培养舱里,一株幼苗正在冲破种皮,它的根系像章鱼触须般伸展,叶片上凝结着冰晶却依然翠绿。曾院士颤抖着取出培养皿,只见幼苗根部渗出几滴透明液体,在低温下竟没有结冰。
“这是天然的防冻液。”老人的声音带着哭腔,“它的细胞壁里含有硅基化合物,就像给细胞穿了层防寒服......”
首批抗寒小麦的种植被安排在地下五层的仿生农场。工程兵用挖掘机凿开岩层,引入地热水形工溪流,特制的LED灯模拟极地永夜的蓝光。唐泽云亲自埋下第一颗种子,看着它在腐殖质里轻轻颤动,仿佛感受到了地表下涌动的生命力。
然而,当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农场的温度监测系统突然报警。唐泽云冲进温室,看见幼苗的叶片正在快速白化,叶脉间浮现出蛛网状的黑色纹路——那是辐射病的征兆。
“土壤里的重金属超标!”李婉举着检测报告,“地表的核尘埃渗透到地下水了,这些幼苗虽然能抗寒,却扛不住辐射......”
曾院士突然抓起一把泥土,放在嘴里尝了尝。他看向唐泽云,眼中闪过疯狂的光芒,“还记得富山港外的蓝色小麦吗?它的根系有吸盘结构,也许能吸收辐射能转化为能量......”
基因融合实验在黎明前启动。唐泽云看着机械臂将两种小麦的细胞核注入同一个细胞,培养舱里的营养液逐渐变成梦幻般的紫色。当细胞开始分裂时,他突然想起西年前在南半国实验室,温森特教授说过的话:“进化从来不是线性的,而是无数次疯狂的拼接。”
第一株杂交小麦破土而出时,研究所里响起了久违的掌声。它的叶片呈深邃的紫蓝色,叶脉间流动着荧光般的脉络,根系穿透了培养舱底部的金属网,在岩石上留下细密的吸盘痕迹。更惊人的是,当李睿把它移植到仿生农场的土壤中时,幼苗竟以惊人的速度生长,每天能长高三厘米。
“它在吞噬辐射。”曾院士的实验报告里写着,“叶绿体中的荧光酶能将β射线转化为化学能,根系的吸盘结构正在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属。这不是农作物,而是会结穗的辐射净化器。”
首批收成在三个月后到来。当唐泽云剥开麦穗时,里面不是传统的麦粒,而是半透明的颗粒,像包裹着星光的冰晶。李婉小心翼翼地尝了一颗,眼睛突然亮了:“是甜的,像冻干的哈密瓜!”
基因检测显示,这种“辐射麦”含有人类所需的全部氨基酸,且自带抗冻属性,无需冷藏就能长期保存。更关键的是,它的秸秆能分泌一种黏液,将周围的泥土凝结成肥沃的土壤——这意味着它能在任何恶劣环境中开辟农田。
“老唐,你猜我给你带来了什么?”龙晓嬉笑着向唐泽云走来,手里拿着一张A4纸。
唐泽云看见龙晓笑颜如花的走来,也露出了慧心的微笑:“什么事这么开心?”
龙晓杨了扬手中的A4纸微笑着说道:“我们跟国内联系上了,你看,这是电文,原来国内在南半国有一条特殊通信线,他们己经跟我们取得了联系。”
“太好了,我再也不是孤军作战了。”
当第一片地下麦田成熟时,唐泽云带着李婉爬上地表。暴风雪己经减弱,灰黑色的天空下,研究所的伪装废墟旁,几株辐射麦正在风中摇曳,它们的穗子像紫色的火把,照亮了这片被冰雪覆盖的荒原。
“很快,我们就能把种子送到地面了。”唐泽云的呼出的气息在面罩内结成冰花,他看着李婉发梢上的冰晶,突然想起雾影村的春天,“等冰河时代结束,也许人们会忘记曾经的战争,但这些小麦会记得,人类在黑暗中种出过星星。”
李婉伸手触碰麦穗,荧光般的粉末落在她手套上,宛如一场微型的极光。远处,冰层下传来沉闷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