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造大汉,从为阿斗正名开始
三造大汉,从为阿斗正名开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造大汉,从为阿斗正名开始 > 第116章 翅膀扇起的风

第116章 翅膀扇起的风

加入书架
书名:
三造大汉,从为阿斗正名开始
作者:
作者山语清风
本章字数:
4898
更新时间:
2025-05-18

刘禅的大集市,品种丰富,储量充足的货品,安全贴心的环境,成了众多牧民心中的圣地。

而汉军通过千里破袭赫利部,为自己子民撑腰的举动,也让许多人动容。

赫利部就这么悲催的作为了杀鸡儆猴的这只鸡,而汉军也通过实际行动,将河套的正式管辖落在了实际。

只要汉军在的地方,不论是集市,还是行走在部落之间的姜维商队,都成为牧民们信赖的公正化身。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姜维不得不增加了商队里识字士兵的比例。

按照刘禅的安排,有懂汉话的牧民来交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优惠,主动学习汉字的牧民越来越多。

这正是刘禅喜闻乐见的,他集中军队里的文书,以及从成都调配回三十多个培训过的少年,

专门负责在河套大集市时,给愿意学汉字汉语的牧民讲课,进行扫盲启蒙。

律法,文化,商品,无论战前,还是战后,

刘禅并没有去冲锋陷阵,而是用汉中成都的工业化生产,串联起后勤保障,以及战后草原的治理。

蜀地,汉中,兴汉城的屯田,积累了大量的粮食储备。

而侧重点不同的工坊,己经将钢铁的冶炼,茶叶,盐,石蜜等的生成,变成了高效率的工业流程。

现在游走各地的商队,己经悄悄地改变了各地的商品结构。

来自蜀地的各种商品,不仅质量好,供货还非常稳定。

更不用说支援战备的兵工生产了。

光是汉中的锁子甲流水线,就己经覆盖了目前六千多战兵的换装。

而交通方面,拓宽改造过的金牛道,岐山道等便捷通路,以及兵站运输体系,

将之前动辄十五天以上的粮草运输时间,硬生生缩短到五天左右。

兵站与兵站之间只需一天的时间间隔,让运输通道之间的防御也变得更加高效。

这些战时的兵站,战后依旧得到了保留。

作为安全高效的运输途径,刘禅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将河套与汉中天水等地,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他要的并不是曹魏那种,所谓名义上的臣服与互市,也不是鲜卑那种劫掠,用武力夺取财物。

而是恩威并施,用军事确定话语权,用律法规范行为,

最终用商品,用利益,把草原上的牧民和他捆绑在一起。

这并不是他生而知之,而是他作为现代国人,近乎常识一般的抄作业。

就连马谡,对于刘禅的很多操作,也需要很久之后,结合其他地方的布置,才看出来刘禅为什么这么做。

其实刘禅有个屁的高瞻远瞩啊,他只是照抄了一点点祖国那些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了本土化的落地。

而这一点点正确的事情,就在这个时代,产生了奇妙的变化。

随着汉军大集市,以及赤甲武装马车商队的游走,越来越多的游牧部族开始有意识地靠近河套生活。

这里不仅安全便利,更有汉军的庇护,更何况,一场北地郡大战,让这周围空出来多少草场。

更让刘禅意外的,是因为废奴令的影响,短短两个月的时间,

从各个部族主动或者被动解救出来的汉人,就超过了三千人!

有了这些汉人的帮助,刘禅只需要从天水等地招收少量的百姓,

就可以在前套后套这边,顺利完成屯田与工坊的建设。

而随着黄河的解冻,水路运输开启,配合兵站作为中转驿站,更多的水泥钢材开始运抵高阙塞。

每个月过来交易的部族牧民惊奇地发现,汉人仿佛有仙法,这里几乎一天一个样,

到了五月底,随着北地,朔方,五原三座城池的建成,整个河套平原完全恢复了汉时的治所。

刘禅也终于可以放心地回成都了。

曹魏这边,新帝登基,曹真靠着曹休的石亭之战,总算压过了世家一头,

经过与世家之间弹压与妥协,洛阳的局势最终稳定下来。

这时候的他才发现,当初布置的几条方略,襄阳司马懿折戟,扬州曹休变佯动成了将计就计,

而张郃大军进入子午谷不过二十余里,就被无所不在的袭扰弄得疲惫不堪,差点营啸,只能无功而返。

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是那贼蜀汉军,竟然大破鲜卑联军,

不仅硬生生破解了曹真的驱虎吞狼之计,

更是将街亭—安定到草原彻底连成了一体。

他期待的汉军自乱根本没有任何迹象,

反而不知不觉中,被汉军截断了关中与西凉的通路,成为心腹大患!

曹真这才开始多方调集物资人马,可是,如果动手,能从哪开始呢?

曹真的脑袋更疼了。

而东吴这边,想要孙家的体面,不惜将自己的亲妹孙尚香害死,顺便嫁祸给曹魏的孙权,

当听说孙尚香平安抵达成都的消息,又惊又怒,惊的是担心他的谋划暴露,为天下人不齿,

怒的是亲卫办事一点也不靠谱,孙家的脸面,就这么送回了蜀地,

就算处死了办事的十多人,依旧难解他的愤怒。

只不过,不知不觉中,蜀地己经成了如今的气势,北击鲜卑,汉儿永不为奴之语,在吴地也多有传颂。

如今他只能庆幸事情没有暴露,能够继续从蜀地采购精良军械,可以放心对抗曹魏大军。

刘禅在河套的所作所为,随着行走各地的商队,逐渐走出了世家之间的谈资,为天下所知。

刘禅这只小蝴蝶的翅膀,扇动起来的风,也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远。

……

洛阳

荀府

“兄长,今后宗族就靠你了,我们二人此去蜀地,山高路远,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荀恽(荀彧长子,字长倩)长叹一声,声音沙哑:

“如果父亲还在,也不会阻拦你们,世道不靖,多带护卫,珍重。”

荀恽不知道的是,原时空,此时的他本应忧虑病逝多年了。

兴复汉室目标的渐行将远让他每日备受煎熬。

而因为刘禅的乱入,无形中让他有了活下去的支撑,有他在宗族,撑起对朝廷的面子就够了。

对于两个弟弟的选择,他自然不会阻拦。

荀俣(yǔ)(字叔倩)与荀诜(shēn)(字曼倩)两人跪地向兄长行大礼,语气中满是不舍:

“兄长也要珍重,汉室兴盛,当在西蜀,汉儿永不为奴,实在让人心生豪迈。

洛阳形势复杂,兄长要保重身体,多食少忧。”

二人行礼道别,带着护卫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洛阳南下,向着兴汉城进发。

与此同时,兴汉城的城门处,入城检查的小吏,正在进行例行检查,

他拦下一个穿粗葛衣衫,年纪三十左右,扶着一个老年妇人的男子,询问道:

“姓甚名谁,来自哪里,要去兴汉城做什么?”

这个男子诺诺说道:“鄙……鄙姓邓,名艾……艾……艾,乃义阳棘阳人氏。

以屯田为职,特……特来投奔大汉。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