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合租屋的夜晚,林泽在灯下刷着手机,被微信群和朋友圈的消息几乎淹没。清北校友群里不断弹出晒offer、挂成绩、比工资的热潮。有人刚入职国际投行,拍着楼下夜景,配文“努力值得”;有人晒出新车钥匙,配一句英文励志金句“Follow your dream”;还有人悄悄截屏了工资流水,ps掉公司名,却把年收入醒目标出来。
阿琛躺在沙发上打游戏,也漫不经心刷朋友圈,突然笑出声来:“你看,这个王儒,他大学最会装,现在发的日常比谁都勤。说什么‘我在追逐自己的光’,其实就是公司加班挤地铁。”
林泽点开王儒的朋友圈,里头是健身房自拍、深夜咖啡馆、国际大城市天际线。再往下,是某家知名外企实习证明、爸爸单位领导的合影、东海夜景里一张嘟嘴自拍。每张照片都精心调了滤镜,看起来哪怕加班也是潇洒,哪怕迷茫也能成为诗。
他点了个赞,又迅速关掉。
微信群里,好几个人开始晒“东海top10公司offer PK榜”,“法硕三人组齐上岸”,“本月税后收入6000羡慕吧哥们”“理工宅男也能圆梦华为”……屏幕闪烁间,所有人都在用美好与奋进来给自己贴金,焦虑的人也要表现得云淡风轻。
偶尔有人发“太累了”“有人帮看看简历吗”,很快被新一轮晒成绩挤下去。
林泽本想说没找到合适工作,结果拿起手机,终究没发出去一句实话。
苏瑾在旁边刷手机,忽然问陈妍:“你说,大家真的都那么光鲜吗?”
陈妍苦笑着摇头:“朋友圈一半是演的。那个女明星朋友,前两天私下还抱怨房租涨;大厂加班狗晒‘早安东海’,实则手边堆满咖啡和止痛药。谁都不愿把最狼狈的给别人看。”
三人沉默了一会儿。阿琛耸耸肩:“人都这样嘛,为了自尊也好,为了生存也好,只有最亲的人才能看到你拉胯的样子。”
林泽突然想起聚会上那个被业绩压力追得快哭出来的同学,朋友圈照片却永远光鲜干练。如果说现实在一遍遍打磨着人的边角和梦想,那么朋友圈就是所有人集体加工出的保护壳——让彼此相信失败可以被修饰,羡慕能比痛苦先走一步。
他打开自己的朋友圈,“毕业到东海,继续努力”,配了一张高楼夜景,用滤镜调成了蓝调。等删改几次,才发出去——仿佛不这样,就跟不上大家表演生活的脚步。
夜己深,东海无数人的朋友圈还在更新。每个人都在用演技藏起脆弱,用自嘲和诗歌掩饰失败。
林泽盯着天花板,思索良久:
朋友圈是真实的未来吗?还是我们都在用虚拟的、剪辑过的片段,把不敢示人的狼狈、美化成一条条被点赞的理想人生?
他忽然心生倦意,却又明白,成长不仅仅是成绩和奖状的叠加,更多是敢于承认自己脆弱的时候,还愿意发自内心祝福别人的那一刻。
而这,或许才是大城市里最稀缺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