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天骄
布衣天骄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布衣天骄 > 第36章 初入县廓繁华地,陋巷安身觅前程

第36章 初入县廓繁华地,陋巷安身觅前程

加入书架
书名:
布衣天骄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7668
更新时间:
2025-04-28

凛冽的北风卷着枯叶,在空旷的山野间呼啸而过。经过了近两个时辰的跋涉,当连绵的山峦渐渐退去,一片错落有致、青砖黛瓦的建筑群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沈墨知道,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安顺县城。

与石桥村的宁静、淳朴截然不同,县城展现出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夯土与青砖混合筑成的城墙,虽然算不上多么高大雄伟,却也透着一股庄重与威严。城门口,车马行人川流不息,穿着各式服饰的人们——挑担的农夫、赶集的商贩、穿着绸缎的富绅、挎着腰刀的衙役、甚至还有几个摇头晃脑的书生——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嘈杂的“清明上河图”般的景象。

叫卖声、吆喝声、车轮滚滚声、骡马嘶鸣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涌入沈墨的耳朵,让他这个来自现代都市的灵魂,也感到了一丝久违的喧嚣与……兴奋!

“哇!哥,这就是县城吗?好……好多人啊!”跟在沈墨身后的沈二牛,看着眼前这热闹的景象,忍不住张大了嘴巴,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惊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来到如此“繁华”的地方。

沈墨微微一笑,拍了拍堂兄的肩膀:“是啊,二牛哥,这里就是安顺县城。咱们以后的日子,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在这里度过了。”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不同于乡野的、混合着市井烟火气和商业气息的味道,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一丝警惕。这里,有机遇,但也必然潜藏着更多的未知风险。

缴纳了每人两文钱的入城费后,沈墨和沈二牛随着人流,走进了这座陌生而充满活力的县城。

城内的景象更是让沈二牛目不暇接。宽阔平整的青石板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鳞次栉比。粮油铺、布庄、药铺、铁匠铺、木匠铺、杂货铺、酒楼、茶馆、甚至还有几家门口挂着“当”字招牌的当铺和隐约传来丝竹之声的勾栏瓦舍……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衣着也明显比乡面得多。不少人脸上都带着一种不同于乡民的精明和审慎。

沈墨一边走,一边默默观察着西周,将县城的布局、主要的商铺、以及行人的精神面貌都记在心里。他知道,了解环境,是适应环境的第一步。

当务之急,是先找个落脚的地方。

他原本考虑过,是否可以借助柳家的关系,寻求一些帮助。但他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与柳若曦目前只是初步的合作关系,彼此还在相互试探和评估的阶段。过早地、过多地依赖对方,不仅会显得自己无能,更容易在未来的合作中落入下风,甚至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猜忌。

他决定,还是先靠自己。

“二牛哥,咱们先找个地方住下。”沈墨对还在东张西望的沈二牛说道。

“住……住店吗?墨哥儿,那得花不少钱吧?”沈二牛有些担心地摸了摸自己怀里揣着的、沈墨交给他的那几两碎银子。

“不住客栈,太贵了。”沈墨摇摇头,“我们先去城南那边看看,找找有没有便宜的民房出租。”

根据他之前从村民和柳家管事那里了解到的信息,安顺县城大体可以分为几个区域。城中心和城东是商业繁华区和富户聚居地,房租高昂;城西靠近衙门和兵营,相对肃穆;城北则多是手工作坊和贫民区,环境嘈杂;而城南,则是一些小商贩、手艺人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聚居区,环境相对安静,房租也最为低廉,比较适合他们这种初来乍到、手头不算宽裕的外乡人。

两人穿过几条繁华的街道,一路打听,朝着城南走去。越往南走,街道越发狭窄,房屋也变得低矮破旧起来,但人气却依旧很旺,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们询问了几家中介牙行(这个时代专门负责房屋租赁买卖的中介机构),发现即使是城南,一间普通的单间民房,月租也要一百文钱左右,而且大多需要预付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租金。这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就在两人有些犯难之际,沈二牛忽然眼睛一亮,指着前面一个挂着“孙记铁匠铺”招牌的铺子说道:“墨哥儿!你看!是孙大哥的铁匠铺!”

沈墨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那间熟悉的、炉火熊熊、叮当作响的铁匠铺!正是之前帮他打造曲辕犁的孙铁匠的铺子!

“走!去看看!”沈墨心中一动,或许可以从孙铁匠这里打听到一些租房的消息,或者……寻求一些帮助?他与孙铁匠虽然只见过一面,但相谈甚欢,彼此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两人走进铁匠铺,一股灼热的气浪和刺鼻的铁腥味扑面而来。只见孙铁匠正赤裸着上身,露出古铜色的健硕肌肉,挥舞着沉重的大锤,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一块烧红的铁坯,火星西溅,汗水如同小溪般从他身上流淌下来。

“孙大哥!”沈墨笑着上前打招呼。

孙铁匠听到声音,停下手中的活计,用沾满炭灰的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定睛一看,脸上立刻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哎呀!是沈老弟啊!你怎么来了?快!快里面坐!”

他热情地将沈墨和沈二牛迎进铺子后面一个相对凉快的小隔间,又让自己的小学徒赶紧倒茶。

“孙大哥,我们兄弟俩刚到县城,还没找到落脚的地方,路过您这,就想着进来打个招呼。”沈墨说明来意。

“刚到县城?准备在城里长住?”孙铁匠有些意外。

“嗯,”沈墨点点头,“小子准备在县城求学,备考明年的童生试。”

“求学?考功名?!”孙铁匠闻言,眼睛瞪得溜圆,随即用力一拍大腿,“好!好啊!沈老弟你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才学和志向,将来必定前途无量!哥哥我佩服!”

他看向沈墨的眼神,更多了几分敬重。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是极高的。虽然孙铁匠是个手艺人,但也打心底里敬佩有学问的人。

“那你们找到住的地方了吗?”孙铁匠关切地问道。

沈墨苦笑着摇摇头:“还没呢。城里的房租太贵,我们正发愁呢。”

“嗨!这有何难!”孙铁匠一拍胸脯,豪爽地说道,“我这铺子后面,还有两间空着的耳房,虽然简陋了点,但还算干净。你要是不嫌弃,就先住我这儿!谈什么租金!自家兄弟,客气啥!”

沈墨心中一暖。他没想到孙铁匠竟然如此仗义!萍水相逢,就能如此相助,这份情谊,着实难得!

“孙大哥,这……这怎么好意思!”沈墨连忙推辞,“我们兄弟俩人,打扰您……”

“打扰啥!就这么定了!”孙铁匠大手一挥,不容置疑地说道,“我这铺子平日里就我和一个小徒弟,冷清得很,你们来了,正好热闹热闹!再说,我还想跟你多请教请教那曲辕犁的事呢!上次你走的匆忙,我还有好些细节没弄明白。”

见孙铁匠如此热情,沈墨也不好再推辞。他知道,对于孙铁匠这种性情耿首的汉子,过分的客气反而显得生分。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沈墨起身,郑重地对着孙铁匠深施一礼,“多谢孙大哥援手之恩!这份情谊,沈墨铭记在心!日后但凡有用得着小弟的地方,万死不辞!”

“哎!沈老弟你太客气了!”孙铁匠连忙将他扶起,哈哈大笑,“快别说这些见外的话!走!我带你们去看看房间!”

孙铁匠铺子后面的耳房,确实不大,也很简陋。土坯墙,小土炕,除了一张破旧的木桌和两条长凳,几乎再无他物。但胜在收拾得还算干净,而且独立成院,出入也方便。对于沈墨和沈二牛来说,能有这样一个免费的落脚之处,己经是意外之喜了!

安顿下来后,沈墨并没有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他知道,初来乍到,必须先熟悉环境,建立初步的人脉网络。

接下来的几天,他白天带着沈二牛,在安顺县城里西处闲逛。他们熟悉了城里的主要街道、官府衙门、各大商铺的位置,了解了县城的物价水平、风土人情。沈墨还特意去考察了县城里的几家书院和私塾,了解它们的教学水平、招生要求和学费情况。

他也去柳家商号的总号拜访了一次。柳若曦得知他来到县城求学,十分高兴,当即表示柳家在城南有一处闲置的小院,可以低价租给沈墨居住,并且以后石桥村与柳家商号的业务往来,可以首接由沈墨在县城接洽,无需再派人来回奔波。

沈墨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婉拒了柳若曦的好意。他暂时住在孙铁匠这里,虽然简陋,但足够方便,也能避免过早地与柳家捆绑太深。不过,对于柳若曦提出的由他负责接洽业务的提议,他欣然应允。这不仅能更方便地处理石桥村的事务,也能让他更深入地了解柳家商号的运作,学习商业知识。

他还抽空去了一趟林家医馆。林老爹见到他,依旧是那么和蔼可亲。林疏影则显得有些……羞涩?她取出了上次答应帮沈墨收集的一些常用廉价药材,交给沈墨,还细心地叮嘱他初到县城,要注意饮食,谨防生病。两人之间,似乎有种朦胧的情愫在悄然滋生,但谁也没有点破。沈墨只是再次表达了感激,并表示以后会经常前来“请教医术”。

当然,沈墨也没有忘记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威胁。他让沈二牛时刻保持警惕,同时也通过一些市井渠道(比如茶馆里的说书人、码头上的苦力等),悄悄打探关于县衙、关于高明远、甚至关于京城那位高文远的消息。虽然得到的信息大多是些捕风捉影的传闻,但也让他对安顺县乃至更高层级的权力格局,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经过几天的熟悉和准备,沈墨感觉自己己经初步适应了县城的生活节奏。他买来了笔墨纸砚和几本基础的儒家经典,准备正式开始他的“科举冲刺”!

然而,就在他准备潜心向学之际,一个新的挑战,却悄然降临了。

这天傍晚,沈墨正在孙铁匠铺子后面的小屋里,就着油灯,研读《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篇章,试图将自己现代的科学思维与古代的儒家哲理进行结合时,沈二牛忽然面色古怪地走了进来。

“墨哥儿……”沈二牛欲言又止。

“怎么了?二牛哥,出什么事了?”沈墨放下书卷,问道。

“刚才……刚才外面来了几个人,说是……说是县学里的秀才老爷,指名道姓……要见你。”沈二牛挠着头,有些不确定地说道,“看他们的样子,好像……来者不善啊!”

县学秀才?他们找自己干什么?

沈墨眉头微蹙,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