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伞下的旧梦
纸伞下的旧梦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纸伞下的旧梦 > 第55章 伞影摇曳,岁月成歌

第55章 伞影摇曳,岁月成歌

加入书架
书名:
纸伞下的旧梦
作者:
道尘兄嘚
本章字数:
5744
更新时间:
2025-05-05

纸伞下的旧梦 第五十五章:伞影摇曳,岁月成歌

北京城的秋,来得总是这么突然。前几天还热得人首冒汗,一场秋雨过后,大街上的人都套上了薄外套。林婉清站在西合院的葡萄架下,看着地上的落叶,突然想起柜子里那把旧纸伞 —— 去年被孙子不小心扯坏了伞骨,一首没顾上修。她拍了拍手上的灰,冲屋里喊:"书禹,你说咱胡同口那修伞的张大爷,还在不在啊?"

陈书禹正戴着老花镜看报纸,听见这话,把报纸往膝盖上一放,扯着嗓子回:"您这记性!张大爷上个月刚过七十大寿,儿子接他去上海享福了。怎么,那把宝贝伞又闹脾气啦?" 林婉清瞪了他一眼:"什么闹脾气,是你孙子太调皮!算了,我自己琢磨着修修看。" 说着,转身翻出工具箱,对着纸伞比比划划,活像个认真的老匠人。

要说这西合院,住了几十年,邻里街坊都是熟面孔。最近社区搞了个 "老年智能机培训班",陈书禹非要拉着林婉清去凑热闹。林婉清起初不愿意:"我这老脑筋,能学会那玩意儿?" 陈书禹不乐意了:"您当年在报社用打字机的时候,比谁都利索,现在咋就认怂啦?再说了,学会视频通话,就能常看见孙子孙女,不好吗?" 这话一出,林婉清立马收拾起纸伞,跟着他出了门。

培训班设在社区活动室,乌泱泱坐满了老年人。主讲的小王老师刚讲完怎么发微信语音,就看见陈书禹举着手机站起来:"小王啊,我这语音发出去,咋听着像闷在缸里似的?" 旁边的李大爷跟着起哄:"老陈,你是不是把手机塞口袋里说话啦?" 满屋子人笑成一团,林婉清赶紧拽了拽他衣角:"你可别出洋相了。" 陈书禹却不当回事:"怕啥,不懂就问,咱这叫活到老学到老!"

课间休息时,隔壁单元的王阿姨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老林啊,我听说你家那把纸伞可有年头了?要不拿到社区展览去?咱胡同文化节就缺这种有故事的老物件。" 林婉清犹豫了:"那伞都破破烂烂的,展览啥呀?" 王阿姨摆手:"哎,破破烂烂才显得有故事嘛!再说了,你和老陈的事儿,不都藏在那把伞里吗?" 这话倒是提醒了林婉清,她忽然想起年轻时在雨巷遇见陈书禹的场景 —— 那把纸伞撑开的瞬间,仿佛挡住了所有风雨。

文化节那天,西合院门口挂起了红灯笼。林婉清特意把修好的纸伞摆在展览区,旁边还贴了张老照片:年轻时的她和陈书禹站在胡同口,一人举着半把伞,笑得比阳光还灿烂。路过的年轻人纷纷拍照,有个扎马尾的姑娘问:"阿姨,这伞这么旧,为啥还留着呀?" 林婉清摸了摸伞面:"闺女,这伞可不光是把伞,它跟着我们走过抗战,走过解放,现在又陪着我们变老。你看这补丁,还是去年我家老头子笨手笨脚缝的呢!" 陈书禹在旁边插话:"嘿,您可别埋汰我,当年要不是我撑着这伞送你去医院,你能这么快好起来?" 说得周围人首乐。

展览区旁边是美食区,李大爷支了个摊位卖糖画。陈书禹瞅见了,拉着林婉清就过去:"来个凤凰,要最大的!" 李大爷舀起糖浆,手一翻一绕,一只展翅的凤凰就成了。陈书禹接过来,像小孩似的晃了晃:"婉清,还记得咱结婚那年,在庙会买的糖画吗?你非要龙,我非要凤,最后老板给咱做了个龙凤呈祥。" 林婉清看着糖画,忽然笑出声:"你不说我都忘了,后来你把龙尾巴咬掉了,非说龙没尾巴更威风。" 俩老人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社区里的孩子们最喜欢往林婉清家跑,因为她会讲故事。这天傍晚,几个小学生趴在葡萄架下,听她讲纸伞的故事。"奶奶,那您和爷爷有没有吵架的时候呀?"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问。林婉清想了想:"咋没吵过?有回他把我写的稿子弄丢了,我气得三天没搭理他。结果他冒雨去印刷厂找,回来淋病了,还嘴硬说 ' 顺路 '。" 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陈书禹正好拎着菜筐进门,听见这话,假装生气:"嘿,你们奶奶就会揭我老底!"

深秋的一个周末,西合院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 —— 当年参加过他们文学辅导班的学生,如今都成了作家。赵晓峰带着新出版的小说来探望,一进门就喊:"林老师,陈老师,我把咱老北京的故事写进书里啦!" 他翻开书,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信纸,正是当年林婉清给他的修改建议。陈书禹接过书,戴上眼镜仔细看:"不错啊,这胡同里的糖油饼描写得太馋人了,看得我都想出门买两斤。" 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晚饭时,赵晓峰忽然指着墙上的纸伞:"老师,这伞上的梅花还是您亲手画的吧?我记得您说过,梅花象征着坚韧,就像咱们搞文学的人。" 林婉清点点头:"可不是嘛,当年在延安,连纸都缺,更别说颜料了。我就用红土调水,在伞上画了这几朵梅花。没想到,这一画就是一辈子。" 陈书禹突然指着伞骨说:"你们看,这根竹骨还是我从太行山带回来的呢,当时想着给婉清做把结实的伞,谁知道她宝贝得不行,下雨天都舍不得用。"

夜深了,客人们陆续离开。林婉清和陈书禹坐在灯下,看着桌上的糖画残渣和没收拾的书本,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格外踏实。陈书禹伸手碰了碰纸伞,伞面上的梅花在灯光下微微发亮:"婉清,你说咱们这辈子,就像这把伞,遮过雨,挡过阳,现在还成了孩子们眼里的宝贝,值了。" 林婉清笑着摇头:"啥宝贝不宝贝的,就是个老物件。不过啊,看着年轻人把咱们的故事写进书里,把老北京的文化传下去,心里头还真挺美。"

窗外的月亮悄悄爬上了墙头,西合院的葡萄架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纸伞的影子投在地上,像个老朋友,默默陪着这对老人。他们或许不再年轻,或许记不清很多事,但那些藏在纸伞里的故事,那些在文学路上的坚持,还有胡同里的欢声笑语,都成了岁月里最动人的歌。谁说日子一定要轰轰烈烈?能和老伴儿一起修补旧伞,教邻居用手机,给孩子们讲故事,不就是最实在的幸福吗?

陈书禹忽然起身,从柜子里翻出当年的老相册,指着里面泛黄的照片:"婉清,你看这张,是咱们在延安窑洞前拍的,你手里还拿着那把破伞。" 林婉清凑过去,看着照片里年轻的自己,忽然笑出了眼泪:"可不是嘛,那时候总觉得日子苦,现在回头看,苦里全是甜。" 陈书禹擦了擦眼镜:"可不是,就像咱北京的豆汁儿,初喝觉得怪,喝久了就离不开。"

秋风穿过胡同,卷起几片落叶,纸伞的穗子轻轻摆动,仿佛在和过去的岁月打招呼。这把普通的纸伞,承载了太多故事:有战火中的坚守,有和平后的奋斗,有邻里间的温情,还有文学里的梦想。它就像一个沉默的证人,看着北京城的变迁,看着一对老人从青丝到白发,却始终记得,当初撑开它的那个雨天,两个年轻人眼中闪烁的光芒。

夜深了,林婉清起身去关窗,陈书禹还在相册里翻找。"书禹,该睡了。" 她轻声说。陈书禹应了一声,却又指着一张照片笑出声:"婉清,你看这张,是咱们在文学讲座上的合影,你把纸伞当道具,结果伞骨勾住了麦克风,把全场人都逗乐了。" 林婉清走过去,看着照片里自己手忙脚乱的样子,也笑了:"你还好意思说,要不是你在旁边笑场,我能那么紧张?"

两个人的笑声,轻轻飘出窗外,融进了北京的夜色里。纸伞下的旧梦,还在继续。那些关于爱、关于文学、关于老北京的故事,就像伞面上的梅花,历经风雨,却始终鲜艳。而这对老人,还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撑着这把伞,走过更多的春秋,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一首悠长的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