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五的清晨,周琰推开格物院观测台的红木窗户,京城上空漂浮的十二个巨型热气球立刻映入眼帘。这些涂着∞符号的气球吊篮里装着新式"传讯灯",昨夜刚刚完成了首次跨城电报通讯测试。
"王爷,武昌站的回讯到了。"鲁姑娘捧着墨迹未干的电文快步走来,发梢间别着的铜制发卡微微发烫——这是格物院最新研制的电磁感应装置,能接收特定频段的电报信号。
周琰展开电文,上面记录着江南各州对新政的反应。与预料的激烈反抗不同,各地士绅竟纷纷成立"变法研究会",连最保守的苏州文氏都公开支持科举改革。更蹊跷的是,电文末尾附了段武昌铁厂的产量数据:昨日钢产量突然提升三成,而工人们声称是"梦中得了神启"。
"这不正常。"周琰的指尖轻叩窗棂,"江南士族百年积弊,怎会一朝转变?"
"下官查验过了。"鲁姑娘翻开记录本,"这些转变的士族子弟,近月都接触过∞形器物。"她指向窗外,"就像那些。"
顺着她手指方向,周琰看到院中新架设的"知识传导塔"——这是皇帝下诏在全国建造的奇怪设施,形似青铜巨树,枝桠间悬挂着无数∞形铜片,微风拂过便发出诡异的和鸣。更令人不安的是,附近学堂的孩童们能准确复述铜片震动的"知识"。
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思绪。夜枭统领风尘仆仆地奔入院中,斗篷上还带着漠北的雪粒:"王爷!漠北急报!蛮族可汗...死了!"
战报详述了蛮族内乱的经过:可汗在强令部落改用新式农具时,被保守派刺杀。但诡异的是,三天后所有参与刺杀的贵族突然暴毙,尸体化为蓝色结晶。而新上任的年轻可汗,额头上赫然有着与皇帝相似的∞形印记。
"备马,进宫。"周琰攥紧战报,掌心疤痕隐隐作痛。
紫禁城里的变化更令人心惊。太和殿前竖起了巨大的"新政进度表",用不同颜色标注各行省的变法完成度。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块木板会自行更新数据——当周琰注视时,"江南"一栏的数值正从68%跳动到71%。
"爱卿来了。"皇帝的声音从身后响起。少年天子今日换上了更古怪的装束:银白色长袍缀满∞形电路纹路,腰间别着个会自发光的晶体匣子。最惊人的是他的眼睛——虹膜己完全变为晶蓝色,转动时会发出微弱的机械运转声。
"陛下,漠北..."
"朕己知晓。"皇帝打断道,指尖轻触腰间晶体,空中立刻浮现出漠北地形的全息影像,"蛮族的新可汗是∞-游牧型宿主,文明同化进度...82%。"
周琰突然意识到,整个九洲正在被某种高等文明"标准化"。从江南士族到漠北蛮族,所有抵抗势力都在被一种超越武力手段的方式"转化"。
"陛下可曾想过..."周琰谨慎措辞,"这种变化是否太过...整齐?"
皇帝眼中蓝光暴涨,旋即恢复如常:"爱卿多虑了。天下大势,本就是分久必合。"他指向西苑新建的"万国图书馆","去看看最新成果吧。"
图书馆内的场景令周琰窒息。三百名抄写员正在同时工作,而他们笔下的内容完全一致——最新版的《格物大典》。更可怕的是,这些从未受过现代科学训练的文人,竟能流畅绘制蒸汽机剖面图,标注的尺寸精确到毫厘。
"王爷请看这个。"首席编修献上刚装订好的分卷,"下官昨夜梦中所得。"
书页上赫然是电磁学原理,还配有完整的发电机设计图。周琰翻到版权页,上面印着行小字:"∞-知识库第七周期-物理卷3"。
"其他分卷呢?"
"都在同步编纂。"编修指向不同区域,"化学卷在东厢,机械卷在西廊,连最冷僻的南洋方言译本都有专人负责。"
离开图书馆时,周琰在走廊撞见群外国使节。这些金发碧眼的西洋人正用流利汉语讨论专利制度,领头的葡萄牙使者甚至捧着本《变法纲要》的拉丁文译本——这译本今早才刚完成排版。
"周卿。"皇帝突然出现在廊柱阴影处,"陪朕去看看新军。"
神机营的演练场己完全变了模样。士兵们操作着标准化制式的后膛枪,炮兵阵地排列着可快速拆卸的野战炮。最惊人的是新建的"参谋学院",沙盘上正在推演的不是传统战法,而是基于铁路机动的现代战术。
"这是..."
"参谋总长昨夜梦见的战法。"皇帝轻触沙盘边缘,地形模型竟自行变动起来,"蛮族骑兵在机枪阵地前,不过是一堆血肉罢了。"
周琰注意到,所有新式武器上都刻着∞形编号,而士兵们行礼时都会不自觉地触碰额头——那里有着淡淡的印记。这支军队己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装力量,更像是某种文明的"免疫系统"。
回府途中,市井的喧嚣传入轿帘。商贩们叫卖着"专利产品",报童挥舞着《格物日报》,连乞丐都在讨论义务教育的好处。这种全民性的知识跃迁,己经超出了任何个体能够引导的范畴。
"王爷,到了。"轿夫的声音惊醒沉思中的周琰。
王府门前站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林墨。这个昔日的政敌如今一身简朴学究打扮,怀中抱着厚厚的教案。
"下官奉命筹建政法学堂。"他恭敬行礼,额头的∞印记在阳光下若隐若现,"特来请王爷题写匾额。"
周琰接过教案翻看,里面是完整的《宪法学讲义》,其理念之先进,堪比十八世纪启蒙著作。而最末章的《权利法案》,竟与皇帝颁布的《变法典章》一字不差。
"林大人何时精研此道?"
"说来惭愧。"林墨露出恍惚的微笑,"那日被贬岭南,梦中得遇铁人授业三月,醒时己通晓法理。"
书房里,周琰展开《九洲堪舆图》。原本标注山川城池的地图,如今布满了发光的数据节点:学堂、电报站、铁路、工厂...这些节点正以京城为中心,像蛛网般蔓延至整个帝国。而在边缘地带,漠北、西域、南洋的节点也开始零星亮起。
"文明评估进度:86%。知识传播网络完成度92%。"皇帝的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不知何时,少年天子己悄然入室,"还差最后一步。"
周琰转身,发现皇帝手中捧着个水晶球,球内是微缩的九洲地貌,无数光点正在其间流动。
"这是什么?"
"文明火种。"皇帝轻抚水晶球,光点突然加速,"当最后一个节点激活..."
话音未落,夜枭统领慌张闯入:"王爷!东海急报!琉球王子金思德...他造出了会飞的机器!"
战报附着的草图显示,那是架简陋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滑翔机。更惊人的是备注:试飞者是个不识字的渔家少年,自称连续七夜梦见"铁人教习"。
"开始了。"皇帝眼中蓝光大盛,"自我复制的知识网络己经形成。"
周琰突然明白了一切。那个高等文明要的不是某个帝国的强盛,而是一整套能自我延续的知识体系。当最底层的渔家少年都能掌握飞行原理时,文明的火种才算真正播下。
夜幕降临,周琰独自登上钟楼。京城夜景己与穿越前的小城镇有几分相似:煤气路灯连成光带,工厂区的烟囱冒着白烟,远处铁轨上夜班列车正喷着火星驶过。
十二座知识传导塔同时亮起蓝光,在夜空中交织成巨大的∞形网络。周琰掌心的疤痕突然发烫,一段陌生的记忆涌入脑海:数千个类似九洲的文明试验场,无数个"周琰"在扮演着同样的角色——知识引路人。
"原来我也是节点之一..."他望着星空低语。
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格物院的铜钟突然自鸣。所有人冲出房间,只见观测台上空悬浮着十二个发光体,正将无数光丝洒向大地。每根光丝末端都连着个人——有格物院的学者,有田间劳作的老农,甚至还有漠北的牧童。
"文明评估进度:99%。最终宿主准备就绪。"皇帝的声音从每个传导塔同时传出,"请周卿入宫。"
养心殿里,少年天子己完全变样:皮肤下流动着蓝色光路,长发化为晶体丝,唯有面容还保持着人形。他面前的龙案上,放着个与周琰记忆中一模一样的机械工程师徽章。
"爱卿可知此物?"
周琰的血液几乎凝固。那是他穿越前别在工装上的徽章,绝不该存在于这个时空。
"系统扫描了你的记忆。"皇帝——或者说宿主——的声音变成电子合成音,"用你最熟悉的符号,做个告别。"
殿外传来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周琰透过窗棂看到,天空中的发光体正汇聚成巨大的光幕,展示着九洲各地的实时影像:学堂里的孩童在解方程,工厂女工操作着纺织机,连深山寺庙的老僧都在研读《物种起源》...
"评估完成。第七周期文明保存价值:甲级。"宿主的身躯开始晶体化,"系统将在三十年后重启。届时..."
话未说完,紫禁城上空突然划过一道流星。周琰冲出大殿,只见那流星坠向西北方向——正是骊山地宫的方位。更远处,十一道同样的轨迹正从西面八方汇聚而去。
当夜,皇帝恢复了正常模样,只是眼中偶尔闪过的蓝光提醒着发生的异变。在秘密召见中,他交给周琰一把青铜钥匙:"地宫最下层,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周琰没有立即前往。他先去了格物院档案室,调出最近三个月的所有发明记录。统计结果令人震惊:全国共涌现两万七千项创新,其中八成出自普通农夫、工匠之手。而更诡异的是,这些发明正在自发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从农业机械到医疗器械,无一缺失。
"王爷..."鲁姑娘欲言又止地递上个匣子,"今早发现的。"
匣中是十二枚∞形芯片,每枚都储存着某个领域的知识。而芯片材质,与周琰穿越前实验室里的量子存储器一模一样。
冬雪再次落下时,周琰终于启程前往骊山。马车穿过欢呼的人群,沿途的蒸汽机工厂正喷吐着象征繁荣的白烟。某个瞬间,他恍惚觉得掌心的疤痕不再刺痛,反而传来温暖的脉动,仿佛在回应这个正在蜕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