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古代当摄政王
回古代当摄政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回古代当摄政王 > 第107章 运河烽烟

第107章 运河烽烟

加入书架
书名:
回古代当摄政王
作者:
南派的神
本章字数:
6092
更新时间:
2025-04-30

六月十九的黎明,天津卫码头飘着细雨。周琰披着蓑衣站在新建的∞检测亭前,看着工部匠人调试最新改良的"水运仪"。这台结合了磁石指针与染色试纸的装置,能在一刻钟内测出货物是否沾染∞辐射。

"王爷,漕帮的人到了。"亲卫压低声音,"来了三位堂主。"

周琰抹去脸上的雨水,望见码头栈桥处站着几个精瘦汉子。为首的漕帮三堂主赵铁锚,腰间别着对铜制分水刺,刺尖在雨中泛着幽蓝——那是特意镀的抗∞精铜。

"草民叩见王爷。"赵铁锚行礼时,分水刺碰撞出清脆声响,"运河七十二闸,现下能用的不到半数。泗水闸昨日又检出三船∞污染的漕粮..."

周琰从袖中取出卷竹纸地图。这是工部耗时三月绘制的《运河辐射勘测图》,朱砂标注的污染区像毒疮般盘踞在帝国命脉上。他指向汴梁段一处漩涡标记:"旧年沉没的官银船,可是在此处?"

"王爷明鉴!"赵铁锚突然激动起来,"自打前岁捞起那批官银,沿岸六个县的百姓都生了怪病!"

雨势渐大,周琰带人转入检测亭。匠人正将新式石贝币浸入水样,众人屏息看着币上纹路——若水含∞,天然纹理会渗出蓝线。半刻钟过去,石贝依旧灰白如初。

"传令。"周琰敲了敲水运仪的铜罩,"即日起漕船改用石贝结算运费,各闸口配备检测仪。"他转向赵铁锚,"漕帮弟兄每发现一处污染源,赏抗∞桑田一亩。"

六月二十正午,紧急军报打破了户部的平静。驻守清江浦的转运使快马入京——运河咽喉吕梁洪段突发∞泄漏,三十里河道泛起诡异蓝光。更危急的是,上游刚发来的两百艘漕船正驶向污染区!

"备马!"周琰抓起刚试制的陶瓷望远镜,"调工部水力组随行!"

申时三刻,吕梁洪险滩己遥遥在望。周琰勒马高坡,透过望远镜看到骇人景象:湍急的河水中漂浮着荧蓝絮状物,两岸芦苇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萎。先期抵达的漕兵用长杆阻拦漕船,但仍有十几艘顺流而下。

"王爷不可近前!"随行太医举着磁石罗盘惊呼,"此地辐射比银矿还强十倍!"

周琰翻身下马,从行囊取出个锡铁匣子。掀开匣盖,里面整齐排列着十二个瓷瓶,瓶身标注着"矾石""硝土"等字样。这是根据《天工开物》改良的应急处理剂,每瓶都混入了抗∞矿物粉。

"架水龙!"周琰指向河湾处的老水车,"三号剂与七号剂按七比三混合!"

工部匠人迅速组装起改良的灭火水龙。当特制药剂被高压喷入河道时,浑浊的蓝光竟如退潮般消散。周琰却皱起眉头——这只能治标,真正的污染源还在水下。

"取我的潜具来。"周琰突然开始解官服,"当年治理黄河时做的鱼皮水靠,应该还在行囊里。"

暮色降临时,穿着密封水袍的周琰潜入河底。特制的桑皮镜片后,他看到河床裂缝中不断渗出蓝雾。更令人心惊的是,裂缝周围散落着前朝铸造的"镇河铁牛"——这些本用于镇压水患的巨像,此刻正因∞腐蚀而不断释放毒质。

"拉绳!"周琰拽动腰间的麻绳,将铁牛残片系牢。当他在水下展开防∞油布时,突然发现裂缝深处有金属反光——那分明是半截沉船的桅杆!

六月廿一寅时,临时搭建的工棚里灯火通明。周琰面前摆着连夜打捞的物件:锈蚀的铜钱、发蓝的铁锚,以及半块刻着"景隆通宝"的银锭。太医正用磁针测试银锭,针尖疯狂旋转的模样让众人变色。

"前朝景隆年间的官银船..."周琰用竹镊翻检着残片,"看来当年沉没的不止是银子。"

赵铁锚突然跪下:"王爷明鉴!漕帮祖训说'银船过境,三年不渔',原来真有古怪!"

晨光初现时,周琰做出了惊人决定。他调来工部库存的全部石贝母矿,命匠人连夜赶制"镇河贝"。这些磨盘大小的石贝币,中心凿空填入抗∞药剂,边缘刻着避毒咒文——实则是经过伪装的防护原理。

"每处污染源投九枚。"周琰指着新绘的河图解释,"三枚镇河床,三枚净水流,三枚悬中层。"

六月廿二,更大的危机在运河下游爆发。因吕梁洪断航,滞留在清江浦的漕船己达西百艘。更糟的是,其中三十艘装着即将霉变的江南新茶——这些本该在端阳节前运抵北方的货物,关系着整个"茶本位"货币体系的信用。

"王爷,茶商们要强闯!"转运使急报,"他们说宁可被∞毒死,也不能让茶叶烂在船上!"

周琰正在调试新制的"活水检测仪",闻言突然拍案:"备轻舟!本王亲自押茶过闸!"

未时三刻,十二艘茶船在万众瞩目下启航。周琰站在首船甲板上,身旁立着改良过的"指南车"——这是将司南与∞检测结合的导航仪,磁勺尾端缀着试毒石。每当船只接近污染区,铜铃便会自动报警。

"左满舵!"周琰盯着指南车突然高喊,"前方河底有暗涌!"

船工们慌忙转舵,片刻后原定航线上果然翻起蓝沫。茶商们看得目瞪口呆,有人忍不住摸出石贝币叩拜。周琰却盯着河面若有所思——这些污染源的分布太过规律,简首像沿着某种轨迹...

酉时末,茶船队安全抵达未污染水域。周琰命人取来《运河历代修缮录》,指尖沿着永乐年间的地图移动。当他的手指停在某个不起眼的闸口标注时,瞳孔骤然收缩——那里正是今日所有污染源的中心点。

"传工部水文司。"周琰的声音透着寒意,"查景隆三年到永乐元年,这段运河谁主持过修缮。"

六月廿三的朝会上,争议如预料般爆发。当周琰提议"永久改道吕梁洪"时,工部老臣们集体反对。白发苍苍的河道总督甚至捧出祖传的《河防志》,声称改道会破坏千年水脉。

"诸位请看。"周琰命人抬上盖着黑布的物件,"这是昨日在河底发现的。"

黑布揭开,是截布满蓝锈的青铜管。管身刻着前朝工部的蟠龙纹,管内残留的黑色粉末让太医当场倒退三步——那是∞矿物与硝石的混合物。

"景隆年间所谓的'镇河神器'..."周琰用磁石靠近铜管,磁石立刻被牢牢吸住,"实则是人为埋设的∞污染源。"

朝堂哗然中,周琰展示了更惊人的发现。新绘制的《运河辐射图谱》上,污染源竟排列成北斗七星状。而每个"星位"对应的岸上,都矗立着前朝修建的漕运税关。

"这不是天灾。"周琰敲着图纸,"是场延续百年的阴谋——通过污染水道,逼迫商旅走陆路缴税!"

六月廿西,改道工程在暴雨中开工。周琰设计的"双曲分流渠"借鉴了现代水利工程,用陶瓷管道与石贝混凝土构筑核心段。最精妙的是泄洪系统——每个闸门都装有∞感应装置,一旦检测到污染便会自动封闭。

"王爷,挖出东西了!"午时突闻急报。在新渠基址下三丈,民工们发现了整窖的青铜匣子。匣内整齐码放着景隆年间的银锭,每锭底部都嵌着∞矿物结晶。

周琰冒雨赶到现场时,正看到太医在用试毒银针探测。当银针插入泥土,转瞬间变得通体幽蓝。他忽然夺过铁锹亲自挖掘,三下之后,锹尖碰上了某种金属物——那是块刻着"永昌"二字的石碑。

"停工。"周琰盯着石碑突然下令,"所有人退出百步!"

当工匠们退到安全距离,周琰从怀中取出个瓷瓶。瓶中药粉洒向石碑时,竟腾起刺目的蓝色火焰。火焰中隐约可见碑文继续往下延伸,露出"制夷"二字——这分明是本朝开国年间的产物!

六月廿五,周琰秘密召集了史官与铸币司主事。在户部布满防∞铜网的密室里,他展示了石碑拓片。全文现出真容:"永昌三年,制夷长策,埋毒千里..."

"原来如此。"老史官的手在发抖,"太祖皇帝为防草原骑兵南下,曾在运河沿线..."

周琰用磁石压住拓片:"此事还有谁知?"

"老铸币司或许..."主事突然噤声。众人这才想起,现任铸币使正是太祖皇帝的外孙孙!

暴雨持续到深夜,周琰独自在案前研究运河全图。当他将历代改道标记连成线时,一道清晰的防御体系浮现出来——这根本不是单纯的运输水道,而是条横贯帝国的∞防线!油灯突然爆了个灯花,火光摇曳中,地图上的运河宛如一条蛰伏的蓝龙。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