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两人。
一个在前朝,一个在宫中。
自是不好相见。
古代婚姻,全是媒妁之言。
人是见不到的。
但是双方都与魏氏有牵连亲戚,自是相信她的。
又碍于宫里宫外。
十分不便。
所以一切程序,也是简单了一些。
到了议亲的头几天。
魏氏进了宫。
李织语己经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装了银票二百两,还有用私房钱,之前让魏氏从宫外购置布料,做的一身新服,宫里的东西,都是有管制的,她万万不能动这些东西。
而魏氏也带来了魏书亭,家中送来的东西。
家传玉镯一对。
银票二百两。
但是李织语只收了玉镯。
银票却是用自己的盒子装了,加上自己的那二百两,一同和一套新衣,让干娘魏氏送了回去。
魏书亭既然己经和自己议了亲,就是自己未来的夫君,这一次外放为官,又是一个江南那么远的县府,之后,府上的上下一切打点及自己的生活费用,也是不宽裕的。
何况他早年失去阿父。
家中也只有一个阿母陪伴左右。
这么多年辛苦积攒。
好不容易攒得那些银钱。
李织语不想让她们花到这上面。
己经出了仕。
便用在以后仕途上面,也省的一个县令之职,手里却是拮据见紧。
回了礼之后。
魏书亭的阿母章氏,也是心存感激。
到了议亲这一日。
亲自换了新衣。跟着魏氏进了宫。
当然对外只是声称是魏氏的跟随。
因为外人和品级不够的外眷,是不能轻易让进宫的,所以,章氏的身份只能掩饰。
宫里的规矩一向如此。
她们也没有办法。
之前,李织语也给杞县的阿父阿母写了书信。
但是,因为他们的品级不够。
也是没有办法进宫里来的。
并且他们不但官级不够。
而且宫里无昭,他们也不能随便离开任职之地,来上京。
所以,李承章也只能委托魏氏帮忙办理此事,毕竟他们两家也是成了干亲了,自然礼也是送了不少过来,因为好多事情,还是需要魏氏来出头露面,他们也不能失了脸面。
订亲席面,便摆在昭华宫。
为了怕影响出去。
她们行事也十分低调。
章氏也第一次见到了李织语。
对于这个未来的儿媳,她也是从心里感到比较满意的。
己经议了亲。
李织语对着王章氏,也行了晚辈之礼。
听说此次公婆章氏,也要跟着魏书亭去他外放授官之地。
李织语也对这个未来公婆,心存敬重。
另外,也带了一个盒子,里面装了一些灵芝补品,此次一去,山高路远,章氏也得注意自己的身体才好。
李织语也是千叮万嘱。
就连魏氏也觉得自己的这个干女儿,收得值了,真是一个知心懂事的。
用了晌食。
魏氏又悄悄带了章氏出了宫。
章氏回到了家中。
将事情与魏书亭一说。
魏书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
家中之前贫寒。
东西也不多。
于是他用手里的银子,买了一辆普通的骡车,收拾了一些简单的行李,带着家中阿母,让之前家里唯一的一个老仆,赶上骡车奔赴他上任之地。
常州。
听说,也是江南之地。
未来小娘子的出生之地,便是江南。
现在他也可以去江南一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