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正坐在院子里择菜,刚听佳慧说好消息,还没顾上搭话,就听见儿媳妇田秀丽骂骂咧咧地走进来。
手里的菜叶子都掐断了半截。"怎么了这是?不是让你去给你婶子家送喜饼吗?又闹腾什么幺蛾子?"
田秀丽把篮子往地上一放,叉着腰就开始学舌:"娘,您是不知道,这家人可真会恶心人!我进门就看见马贞在那儿啃苹果,嘴里还嘟囔着我们小气,送的少!二婶不但不说她,反倒跟着数落我们一向小气,送的东西都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她惟妙惟肖地模仿着几个人的神态语气,连佳慧都忍不住"噗嗤"笑出声来。
田秀丽没好气地白了佳慧一眼,继续道:"我气不过就回她:'你张嘴我看看,多大牙缝啊?十几个苹果都塞不住?'"她边说边比划着,把一家人都逗乐了。
"二婶脸上挂不住,那马贞倒好,还舔着脸说:'二嫂,十几个苹果我们分不均,家里有的话再给点呗!'"
田秀丽啐了一口,"这脸皮可真够厚的!"
佳慧笑着接话:"伯娘,她那脸可不是大嘛!上头都能跑马车了,就是路不太平!"这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田秀丽想笑又强忍着,瞪了佳慧一眼:"别逗我笑,我这还气着呢!"
她接过佳燕递来的水喝了一口,“我就说:'分着吃?那是我们孝敬爷的!你们不给爷吃,反倒吃我们给爷的,真不孝顺!怪不得我们给爷送那么多好吃的,到我们家还这么馋,原来都进了你们肚子!'"
她得意地一扬下巴,"我故意这么说的,气死她们!"
志远抱着啃了一半的苹果凑过来献殷勤:"伯娘,吃果果!"
"哎呦,还是我家远儿最乖!比你姐强,你姐就会给我端水!"
田秀丽作势在苹果上咬了一口,"真甜!"
"你们猜二婶说什么?"
不等别人接话,她就迫不及待地继续道,"她说听说佳敏订了县令家的公子,说桂春不比佳敏差,让咱们给桂春也说一个!还点名要那个常来的俊俏公子!"
佳慧心里暗叹:这眼光倒是毒,一挑就挑中当朝太子!
奶奶手里的菜篮子差点掉地上:"桂春不是年底就要过门了吗?你二婶不是成天夸她娘家侄子聪明能干,说桂春进门就享福吗?"
刚进门的杨秀清接话道:"咱婶这是疯了吧?别说桂春己经订婚了,就是没订,那位公子的人品相貌是咱们平头百姓攀得起的?真敢想!"
"可不嘛!我说了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二婶气得脸都绿了!”
田秀丽一脸得意,"我实在懒得搭理她们,放下喜饼就说:'桂春订婚你们送了两个喜饼,说是好事成双;我们送十个,这叫十全十美!可别嫌少,我们可不像你们那么小气!'桂春臊得脸通红。要不是看桂春老实,我非得骂她们一顿不可!村里女人都下地干活了,就她们一家子在家闲着!"
奶奶又好气又好笑:"你啊!我就说怎么抢着要去送喜饼,原来是憋着这口气呢!"
"娘,我不去谁去?秀清去能行?她去了连个屁都不敢放!对付这种人就得恶人磨!"田秀丽一脸"我是恶人我骄傲"的表情,逗得大家笑作一团。
这里有个老习俗,姑娘订婚后要给本家送喜饼,既是报喜也是提醒日后要随礼。若是不送,本家就会说"不知道啊",到时候连礼都不随。佳慧家就剩二爷爷一家和另一房远亲了。
奶奶突然想起什么:"慧儿,你刚才要跟我说什么好消息来着?都被你伯娘给搅和了!"
佳慧一拍脑门:"都怪伯娘,把我的正事都带偏了!就是那天我让娘裁的那两块布,我缝好送给那位大哥哥了。今天李哥哥说他们军队要订货。我想着村里那么多闲着的婶子大娘,不如教会她们做这个,咱们统一收来卖。"
一听这话,谁还顾得上生气?众人七嘴八舌地问起细节。
佳慧解释道:"我想统一教她们做,活计必须精细。她们可以在家做,但质量一定要好。军队用的东西,不能一扯就烂。我觉得老粗布正合适,结实耐磨还不用染色。娘,粗布贵吗?"
几个大人对视一眼,杨秀清说:"不便宜。麻布倒是便宜,但不结实。粗布主要是棉花少,纺纱织布都费工夫。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织布穿,卖的不多。"
这倒是个难题。佳慧琢磨半天:"明天我问问大哥哥。今天辛苦娘和伯娘先去打听谁家有粗布,咱们按市价收,有多少要多少!"
晚饭后,院里挤满了抱着粗布来的妇人。佳慧按三百文一匹的价格收下,解释道:"一匹布大概能做五十双手套。成品我们按一文一双给钱。"她心里算过账,成本大概八文钱,卖给李瑾九文钱,稳赚不赔。
杨秀清叮嘱道:"针脚要密实整齐,偷工减料的不但不要,还得赔布料钱!"
佳慧补充:"各位婶婶大娘,这手艺暂时不能外传。谁要是泄密,往后有活计就不找她了。"
妇人们纷纷保证守口如瓶。都是过日子的人,谁跟钱过不去?
佳慧琢磨着让自己娘教她们裁剪,布料一颠一正,刚好一头宽一头窄,一幅布面刚好一双手套!
这些做惯针线的妇人一看就会,院子里顿时热闹得像集市。杨秀清被围在中间,这个问"这样剪对不对",那个说"给我留两匹布",欢声笑语飘出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