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更满意了,走到窗前眺望着远方,嘴里却说道:“畅卿啊,有什么事你就说吧!”
杨永泰闻言走到校长身后,恭敬地站在一旁,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开口。
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微微欠身才小心翼翼的说道。
“校长,关于金陵城的防务,我有些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校长微微一愣,随即笑容更甚,示意他继续。
“哦?畅卿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杨永泰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
“近日,我收到两份匿名电报,内容首指金陵防务之要害。电报中提及,若以唐生智将军为主将,恐金陵难保。
其理由颇为详尽,从战术布局到将领性格,乃至民心士气,皆有独到见解。
更为惊人的是,此电报对未来战局之预测,竟与多方情报不谋而合,令人不得不信其言之凿凿。”
校长闻言,面色渐凝,沉默片刻后,缓缓问道:“此电报何来?何人所发?拿来我看看。”
杨永泰不敢迟疑,急忙将两封电文双手呈上。
校长接过电报,仔细的看了起来。
“金陵战事将起,若派总指挥于唐生智,金陵必败,望三思。”
第二封则是,“若任唐生智,望勿毁船只,否则金陵城将万劫不复,切记。”
校长脸色有些阴沉而又面露困惑。
“畅卿,你如何看待这两封电报的内容?”
校长放下电报,目光深邃地望向杨永泰,仿佛在寻找答案,又似在自我审视。
杨永泰略一沉吟,语气坚定而又不失谦逊。
“校长,卑职以为,这两封电报虽匿名,但其分析之透彻,预见之精准,非同小可。
唐将军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然则战事非一人之力所能左右,需考虑全局,权衡利弊。
电报所提至于保留船只一事,更是关乎金陵城后续之战略转移与民众撤离,实乃未雨绸缪,不得不慎重。”
校长点点头。“嗯,你说的很有道理,而我现在感到困惑的是,这发电报的人到底是谁,怎么知道这些的。
我昨天才任命唐生智接防金陵,今天电报就过来了,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杨永泰抬头望了校长一眼,连忙又低下头去,手心都冒汗了。
他肯定知道这是夏莺的杰作,从前段时间夏莺的所作所为,除了她绝对不会是第二个人。
但是他不敢告诉校长实情啊,会暴露夏莺的身份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如果让夏莺提前知道他出卖了她,以夏莺睿智的头脑不可能不给自己留后路。
以他对夏莺的了解,一旦揭露真相,说不定夏莺会立刻采取更加凌厉的反击措施,让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夏莺不仅智计过人,更对时局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她的每一次预言看似荒唐,但是不久之后却都一一应验了。
这难道都是巧合吗?一次两次说是巧合还说的过去,但是如果每次都是巧合,那就说不过去了。
“校长,卑职以为,此人或许深谙军事策略,且对我军内部人事调动有所掌握,方能如此迅速地做出反应。
但此刻,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电报内容本身,而非其来源。
金陵安危,重于泰山,若真如电报所言,唐将军领兵或有不妥,保留船只以备不时之需,实乃当务之急。”
校长闻言,眉头紧锁,手指轻轻着电报边缘,似在权衡每一个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
良久,他缓缓开口:“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至于唐生智的任命,暂且不动,我会另作安排。
至于船只,即刻给唐生智下令,所有可用的船只,一律不得擅自损毁,违者军法处置。”
杨永泰闻言,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对校长的果断决策感到钦佩。
毕竟金陵是六朝古都,现在又是国民首府,如果真的被日军攻陷,校长面子上肯定也不好看。
再说了,列强都在看着呢?如果国军总是一如既往的打败仗,那校长想要得到列强的支持就是一个笑话了。
“是,卑职立刻去办。”说完杨永泰就离开了校长的官邸。
此刻的夏莺还不知道,杨永泰差点就出卖她了,如果这个时候被校长知道她的存在,也是很麻烦的。
经过三天时间的赶路,终于在无锡太湖附近赶上大部队。
当李国平、姚子青、瞿大鹏等几个主官知道夏莺己经回来的消息,都纷纷从临时住所走了出来。
他们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期待,仿佛久旱逢甘霖,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重逢的温馨与激动。
李国平快步上前,目光中满是关切与怜爱:“夏莺,你可算回来了!我好担心你。”
姚子青紧随其后,拍了拍夏莺的肩膀,笑道:“咱们队伍里可少不得你这颗‘智多星’,有了你,咱们打仗心里都踏实不少。”
瞿大鹏则显得更加沉稳,他走上前来,轻轻点头以示欢迎,随即话锋一转,步入正题。
“参谋长,金陵的情况如何?你的电报我们都收到了,但具体该如何应对,还需你详细部署。”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夏莺战略眼光的信任,以及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所展现出的坚定决心。
夏莺微微一笑,目光中闪烁着自信与从容:“大家先不要着急,我们先进屋里去说吧!”
这里是一个小村庄,村民因为日本鬼子的到来,都提前跑出去避难去了。
等众人走进茅草屋后,夏莺示意大家都先坐下,然后才开口说道。
“我刚进营地的时候见多了不少人,这些人都是上海撤退下来的溃兵吗?”
见夏莺问这个,姚子青连忙说道。
“是的,我们按照你的吩咐从昆山离开后一路南下,途中遇到几波小股鬼子,大多都是以小队为单位。
不过令我想不明白的是,鬼子明明就只有几十上百人的队伍,却能撵着国军一个营,甚至是一个团的屁股跑。
实在是太气人了,于是我就组织队伍把这几波小鬼子全部歼灭了。”
夏莺闻听此言,想了想问道:“那我们的伤亡情况怎么样。你是把溃兵全部收下了还是……?”
姚子青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打仗嘛,伤亡肯定是有的,经过这几天的战斗,我们战死二十三名士兵,伤五十七人,其中重伤九人。
至于收拢的溃兵,我都是按照你说的标准来的,贪生怕死的不要,不服从管理的不要,
截止目前一共收拢八百七十西人,其中排长十六人;连长七人,还有两个副营长,这些资料都在瞿副营长手里,你看,要不要亲自审核一下。”
夏莺摆摆手说道:“不用了,你要记住,你才是这支队伍的主官,至于该怎么分配,怎么管理,我不会过问。
我的要求只有一条,那就是要有不怕死的精神,能够真正的做到令行禁止,如果有阳奉阴违的士兵,或者指挥员,那是绝对不能用的。”
姚子青感激的看了夏莺一眼,点了点头。
其实己经有些人在私下里为他打抱不平了,说他才是营长,而参谋长却经常指手画脚,让他这个正职营长有些尴尬。
但姚子青自己心里非常清楚,夏莺之所以让他来当这支队伍的主官,并不是说他的能力比夏莺强。
相反,夏莺的指挥能力比他高多了,至于为什么要把主官位置让给他,他到现在还是没有想明白。
“参谋长,你放心,我会严格按照你的要求去执行。这些新加入的兄弟,我会一一甄别,确保他们都能成为我们可靠的战友。”
姚子青的声音里透着坚定与决心,他看向夏莺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尊重。
夏莺微微一笑,那笑容里既有对姚子青能力的认可,也有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我相信你的能力,姚营长。接下来,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新加入的兵力,以及如何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瞿大鹏适时地接过话茬,他打开手中的地图,铺在简陋的木桌上。
“根据最新的情报,日军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对无锡发起进攻。
我们目前的位置,既是防守的要害,也是进攻的起点。我建议,我们可以依托太湖的地形优势,布置防线,同时派遣小股部队进行袭扰,打乱敌人的部署。”
李国平点头赞同,补充道:“对,我们还可以利用夜色的掩护,对敌人进行偷袭,消耗他们的战斗力。
毕竟,我们现在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和机动性。”
这时,勤务兵过来给在座的每人倒了杯茶水。
夏莺接过茶杯,吹了吹上面的茶叶,连续喝了几小口,顿时身体暖和了不少。
放下茶杯后,这才看了众人一眼。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小打小闹倒是没有问题,但是你们想过没有。
这刚加入进来的八百多人,并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当然,我并不是说他们是软蛋。
主要是他们刚从上海败退下来,打的都是败仗,早就己经失去了抗战的决心,所以才会被鬼子小股部队撵着跑。
再者说,我们如果在这里跟小鬼子死磕,那没有丝毫的作用,反而会全军覆灭。”
“为什么?”几个主官不约而同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