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按照草原上的规矩。
徐晓七也算是他们这些牧民的恩人。
他们不但要知恩图报。
也会把徐晓七教给他们的羊血,制作血豆腐方子保护起来,以免对不起他们的恩人。
他们草原牧民是讲信誉的。
说了什么,就会做到什么。
… …。
另一边。
白玉关守城里,内城。
赏雪雅肆里坐满了客人之后,开始上锅。
煮菜,喝酒。
好不热闹。
楼下一边是北地边关大营的都统赵功,及大营其他中营都尉一行人,另一边是白玉关守城大将李慎远,及辖下与同僚一些人。
二楼之上。
便是一些他们的官眷。
李沭雪因为还未出阁。
所以今日,也便没有露面。
但是阿母赵氏,带着两个圆乎乎来了。
两个圆乎乎,铁锅一上,就知道拣着羔羊肉牛肉烫着吃。
因此也遭受了他们阿婆魏氏几次白眼。
两个圆乎乎便有些不高兴的撅着嘴。
坐在上首的魏氏有些后悔。
今日真不该让赵氏带两个圆乎乎来。
现在两个圆乎乎,也开始学的像他们的阿母赵氏一样,上不得台面,平白惹人笑话。
在坐的各家夫人们。
也知道李家大媳的事。
赵氏此人胸无点墨,做人一点也不大气。
也有些唇没了李家的名声。
但是现在李家的主母魏氏在这。
她们自然也不能多说什么。
就是赵氏有一个女儿,自小养在婆母魏氏面前,听说己经议了亲,还得了上京官家的赐婚。
只是今日不得见。
也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娘。
但是感觉上,总不会是赵氏这样的。
毕竟从小便一首养在魏氏膝下。
听说魏氏当年还是一个女娘时。
当时可是上京大明府,京城里远近闻名的才女,屈指一数的美人,当时,可是引得各家求娶,但是,最后却被上京官家赐婚,指给了当年的少年将军李慎远,惹的多少人羡慕。
现在她的孙女,会不会也像魏氏当年一样,选到一个样貌品性齐全的少将军呢。
后来她们便通过丈夫的渠道打听到。果然所选少年身份不凡,年纪轻轻便从上京考中武进士二甲,只是以后又领了职,到了北地边关大营任职,不到半年,便立下大功,不但很快官职擢升为副都尉,并且,上京官家还赐封他为骁勇护军尉。
赵氏为人有些上不得台面。
确是生了一个好女儿。
嗟叹,羡慕之间。
又自哎。
唉,人与人之间,真的是不一样。
赵氏那不讨人喜的样子。
竟然却有一个这么有福气的女儿。
真是不公呀。
不管这些官家夫人怎么想。
转眼也到了李沭雪,出阁的日子。
出阁之日。
上京派来的内侍,也来到了李府。
在徐晓七带着迎亲队伍,及礼品,来到了李家府上时。
身穿一身大红嫁衣的李沭雪,也在一众今日魏氏邀请来的官眷的陪同下,缓缓走出后院内宅。
这些官眷也都眼神相对,羡慕不己。
此女一身高贵,福气逼人。
果然不是那个上不得台面的赵氏,可比的。
怪不得,魏氏要了从小养在自己膝下。
凭赵氏那个样子,怎么能教出如此优秀的女子?
两对人相遇。
然后一前一后,进了上房。
宣旨内侍,见人也进来,便展开圣旨宣读。
之后,两人叩谢圣旨。
于是,便有李府的人,与徐晓七的人,给內侍送上了红封,两个红封,内侍皆笑眯眯接了。
拜过高堂,父母之后。
李沭雪也上了花轿,欢欢喜喜起来。
徐晓七与花轿在前。
身后是一大队红抬,里面全是徐家送来的聘礼及新娘子李沭雪的嫁妆。
说是十里红妆,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