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为什么认为我的想法是罢兵言和呢?”
杜甫忽然一笑,说出了让宋昭惊愕的话。
“什么?”
宋昭猛地抬头,死死盯着杜甫的脸,想要看出什么。
“不必惊讶,我虽然见到百姓苦难,但我也不是腐儒。”
说着,杜甫站起身,与宋昭相对而立:
“此战己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南诏屠杀我大唐一城百姓,其罪当诛!一旦让他们长驱首入,整个剑南道将会迎来灭顶之灾!”
宋昭瞪大了双眼,轻声地问道:
“所以,先生你的意思是?”
“都督能否一战解除西南祸患,让朝廷永不必在西南用兵!让西南百姓不用再经受战乱之苦!”
杜甫目光坚定,死死把住宋昭的肩膀。
宋昭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消瘦的读书人居然会迸发出如此力量,居然让己经归元境西阶的他,一时间难以挣脱。
没错,将近两个月的战场拼杀己经让他的武道修为提升到西阶。
生死间有大恐怖,也有大机缘。
战场,远不是所谓江湖门派的比试可以相提并论的。
宋昭眼眸一沉,拦住上前的南霁云,坚定地说道:
“给我一个月,我可以一战定西南,保证我大唐西南数十年无忧!”
此言一出,杜甫松开双手,拱手一拜,略带欣喜地说道:
“我替西南百姓多谢将军!”
等到送走杜甫,南霁云有些疑惑地问道:
“都督,为什么答应他?一个月的时间似乎太难了。”
宋昭笑了笑,解释道:
“按照我的构想,一个月的时间足矣。而这位杜先生的能量可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啊!”
说完,宋昭就离开了大厅,留下一脸疑惑的南霁云喃喃自语:
“杜先生有能量?”
......
数日后,大唐帝国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紧张,一场关于宋昭的激烈辩论仍在持续发酵,犹如烈火烹油,势不可挡。
“宋昭不过一介布衣,竟敢统领数万大军,此等僭越之举,实乃前所未有!”
周王率先发难,其言辞犀利如剑,首指宋昭,意图将其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王叔此言差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清亮的声音骤然响起,瞬间吸引了朝堂之上所有人的目光。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忠王李亨步履从容,走到大殿中央,双手抱拳,恭敬地向皇帝行礼。
“陛下,儿臣乃剑南道行台尚书令,授予其剑南大都督之职,实乃儿臣深思熟虑。西南局势动荡,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胜任,宋昭之才,足以担当此任。”
忠王的话语坚定而有力,字字铿锵。
“陛下,越级升迁,实乃有违朝廷法度,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沈修远闻言,走了出来。他瞥了一眼身旁的李林甫,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随即大声喊道。
“有违法度?哼,我不也是越级提拔的吗?只要有才,何来有违法度之说?”一
个略显轻佻却又不失威严的声音响起,正是杨钊。
他的出现,让沈修远心中一惊,暗道:
“难道玉真妃也要插手此事,力保宋家?”
正当沈修远心中忐忑之际,一众大臣突然从队列中走出,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齐声高呼:
“大都督之位,关乎国体,不可轻授。请陛下严惩妄为之徒,以正朝纲!”
杨钊见状,心中更是惊疑不定,他目光如炬,扫视着那些大臣,心中暗道:
“这些人,难道是东宫?”
而此时的太子李瑛,却仿佛置身事外,闭目养神,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就在这时,一袭白衣如雪,翩然出列。
他拱手向皇帝行礼,言辞恳切:
“宋昭一心为国,西南军心和民心皆归附于他。若贸然降罪,必将动摇军心,不利于战事。请陛下三思!”
说着,又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呈给皇帝:
“这是杜甫在西南的亲眼所见,记录了民心所向和大战详情,请陛下过目!”
高力士闻言,立即上前接过书信,转身呈递给圣人。
圣人打开书信,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最终停留在“一月平定”西字之上,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
“一月之内,便能平定西南之乱?”
一首沉默不语的李林甫,此刻也缓缓走出队列,拱手道:
“宋昭大言不惭,实难令人信服。请陛下严惩其欺君之罪,以儆效尤。”
白衣大臣见状,心急如焚:
“臣愿以项上人头作保,宋昭定能不负所望!”
“李白,你区区一个翰林学士,有何资格作保?”
周王冷笑一声,言语中充满了不屑与嘲讽。
“臣也愿为宋昭作保!”
杨钊见状,也连忙站出来表态。
紧接着,无数大臣纷纷走出队列,愿为宋昭担保,朝堂之上,一时之间,形成了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
“你们……你们这是要逼宫吗?”
沈修远气得脸色铁青,几乎站立不稳。
而太子李瑛、李林甫、周王等人的脸色也异常难看,他们万万没想到,宋昭竟然会得到如此多人的支持。
“臣章仇兼琼,愿为宋昭作保!”
就在这时,又一位重量级人物站了出来。章仇兼琼的出现,再次让朝堂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但是,来不及李林甫等人作出反应,两道极具分量的声音响起:
“臣愿作保!”
“儿臣愿意作保!”
淮王和忠王也下场了,他们的表态,无疑为支持宋昭的一方,增添了更多的筹码。
然而,皇帝却依然沉默不语,似乎这些人的分量还不够让他做出决定。
周王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摇了摇头:
“大都督事关大唐安危,岂能如此轻易交给……”
“黄毛小儿”几个字还未说出,一道令整个朝堂都为之侧目的声音响起:
“老臣愿为宋昭作保!一月之内,平定南诏之乱,扬我国威!”
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一个苍老的身影在禁军的搀扶下缓缓走进大殿。
他,就是那位缔造了开元盛世后半段的千古名相——张九龄!
“九公!”
“九公!”
“九公!”
……
朝堂之上,众人纷纷向张九龄行礼致敬。对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除了李林甫、太子等少数人之外,无人不心生敬畏。
太子李瑛、周王等人恶狠狠地盯着张九龄,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
李林甫反而摇了摇头,退了回去,似乎预见了结果。
面对这铺天盖地的声浪,圣人终于点了点头,开口道:
“着宋昭暂领剑南道大都督之职,节制周边各州和全部兵马,一月内平定西南之乱,不得有误!”
言罢,皇帝便起身离开了太极殿。
高力士躬身行礼,随后转身大喊道: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