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昭昭有唐
大唐:昭昭有唐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唐:昭昭有唐 > 第40章 裁决

第40章 裁决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唐:昭昭有唐
作者:
燕然勒石
本章字数:
4538
更新时间:
2025-03-05

夜深人静时,西方馆,一点灯光不断闪耀。

“父亲!”

宋言躬身行礼。这些天以来,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家的老爷子。

“坐吧!”

老爷子伸出手,向身边的座位指了指。宋言明白过来,走上前,在旁边坐了下去。

“还在想昭儿的事情?”

老爷子开口问道。

“是!明天就宣判了,实在是睡不着啊!”

宋言满脸忧色的回道。

与上次大理寺事件不同,这次可没有老寺卿曾忠维的神助攻,这次他宋言还插不了手。

所以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请老爷子出山,劝一劝圣人,除了老爷子,整个宋家再没有能影响圣人的人。

“放心吧,昭儿不会有事了。”

老爷子微笑说道,神情愈发平静。

“啊?”

听到这番话,宋言满腔话语反而说不出来了。

“真的吗?!父亲!”

宋言一脸激动,下意识抓住自己父亲的手掌,久久不松手。

“不必担心了!那位李相公都下场了,大局己定了!”

璟公拿掉自家大儿子的手,微笑的说道:

“而且,这孩子受到陛下的看重,是他的造化。日后,有了陛下提携,我宋家再也不用担心圣眷不在的问题了。”

“这是怎么看出来的?”

宋言揉了揉自己被父亲抓的生疼的手,疑惑地问道。作为能文能武的代表,宋家老爷子的手劲不是一般的大。

宋言的脑子转不过了,他想不到自家侄子进了天牢居然还是好事。而且一片胡将要诛杀他,还不清楚明天会发生什么变故。老爷子居然说是宋昭的造化?

“你不明白吗?陛下把昭儿关进天牢,恰恰是在保护他。你以为我宋家势力大,但怎么可能挡得住那些问罪的人?他们的势力不比我们小。”

“不然,你以为你还能安心坐在这里,听我说话吗?”

璟公淡淡说着,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神中充满睿智和洞察人心的犀利。

宋言一下子呆住了,这是他忽略的方面。

整个事件在宋昭被抓走的时候,来到了高潮。如果宋昭没有被抓走,那么宋家早就被闹得鸡飞狗跳,他也不得安生了。

想一想,那些要踏破宋家大门,要当面质问的人,宋言缩了缩脖子。

但宋昭被抓进天牢,正好让宋家逃过一劫,躲过了这次漩涡的中心。而且,宋昭被抓还有另一层原因。

宋言抬头看向璟公,眼神中充满求证的意思:

“陛下是在刺激那些汉人武将?”

“还算聪明。不然,我都以为你分裂突厥的功绩是侵占下属的功劳得来的,差点把你踢出去。”

璟公笑道,打趣起自家儿子。

“所以说,是福非祸。正所谓“焉知非福”。只不过,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宜过多,所以这西方馆才闭门谢客,不去见你们。”

璟公收敛笑意,补充道。

“原来如此!”

宋言长长舒出一口气,多日的心惊胆战终于结束了。自家老爷子还是整个家族的定海神针,安定自己惊惧的内心。

虽然难以置信,但是宋言清楚,宋家三代的领军人物己经崭露头角,基本上定下来了。

宋家一代是璟公随陛下治理天下,宋家二代是他宋言联合安思顺,分裂欲重新复兴的东、西突厥,自家二弟宋浑遏制回鹘崛起,一战打崩回鹘主力。

而宋家三代就是——宋昭!

大理寺现急智,玉真妃劝淮王,再加上这次“节度使和重用番人”事件,受到圣人看重。

宋言相信,宋家的未来就在宋昭的肩上。

“回去吧,好好睡一觉。明天宣判之前,二张估计也会上书支持昭儿了。”

璟公摸了摸胡子,神秘莫测的说道。

“这不太可能吧?”

宋言一脸震惊。

不过,这次璟公没有解释,只是笑了笑。

......

这一夜对于长安城和边疆的很多人来说,十分漫长。

终于月落了,当金乌升起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皇宫方向的太极殿!

安东都护府、朔方都护府、陇右都护府、剑南都护府......所有边疆重镇都在翘首以盼,长安城的大臣也在期待圣人的裁决。

这己经超出了宋昭生死这个“微不足道”的问题,这涉及到胡人将领和汉人武将的权力和地位。

“奉天承运皇帝 诏曰:

节度使制度依旧推行,不限胡汉,皆可担任。经过朝廷商定,正式推行,不得有误!宋昭心系国家,虽言语有失偏颇,但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银券、大唐钱庄之策有利于国家,于我大唐子民有利,故免除死罪。

但国法不可废,特惩处十日牢狱刑罚!钦此!”

消息传出,无论是番人还是汉人,都是一片沸腾。

对于胡人来说,节度使制度代表受到重用的几率大大增加,出头之日就在不远的将来。

对于汉人来说,这么多胡人要求处死宋昭,都能保下宋昭的性命,这绝对是一次巨大的胜利。

而且,更重要的是“重用番人”的政策被废,只留下了节度使制度,这无疑是差强人意。

仅仅一天之后,另一道圣人的命令补发到各个边疆重镇:

“第一,节度使由原都护担任,首到朝廷完事调动;

第二,为平衡胡汉矛盾,所有边陲部队,汉人士兵多于西成者,汉将比例不得少于两成。

第三,凡胡人节度使,需要任命两名汉人副节度使负责辅佐,凡汉人节度使,需要任命至少一名胡人副节度使。”

这道命令如同一道晴天霹雳,雷厉风行地将镇守边疆的帝国大将的势力进行一次解构。

所有帝国将臣,无论胡人、汉人都被摆了一道。只不过胡人都护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毕竟他们是最喜欢任用胡人的。

随后,帝国边疆开始了大规模的人事调动。其中,最让人注意的要数陇右北斗将——哥舒翰。

他的副将火拔归仁被调走,换上来的是王思礼。

虽然王思礼是高句丽人,但是他的情况和李光弼很相似,祖辈都是归附的胡人,对大唐的忠诚不是那些新归附的胡人可比的。

曾有人评价,李光弼、王思礼为当代尉迟敬德和屈突通,对大唐忠心不二,战功赫赫。

他们和仆固怀恩也是少有的未跟随康轧荦山反叛的胡人!

而这次调动,更是在日后出现了重大影响,这是宋昭没有料到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