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昭昭有唐
大唐:昭昭有唐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唐:昭昭有唐 > 第32章 朝野震动

第32章 朝野震动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唐:昭昭有唐
作者:
燕然勒石
本章字数:
5130
更新时间:
2025-03-05

宋昭听到这道声音,内心一颤。圣人这句话不可不答,但又不好回答。往小了说,宋昭只是就朝廷的政策发表意见;往大了说,宋昭这是在忤逆圣人的意思,是在反对圣人。

“是!”

宋昭犹豫片刻,还是开了口。

“说!”

那身影只说了一个字,但却威严尽显。

“是!”

宋昭不敢犹豫,低着头,恭敬地应了下来。

大殿内,不知从何处吹来一阵风,把宋昭的衣袍吹的猎猎作响。他的耳边也在此时响起大伯的话。

“多说多错,少说少错。”

“陛下有问,不可不答。”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他甚至只需要不犯错就行,但是,自己真的能说不知道吗?

宋昭眼中闪过一丝微光,他想到了关键:

“如果是爷爷的原因,那我就不能说不知道,不说才是错,这个时候一定要全盘托出!”

宋昭这般想着,不再犹豫,开口道:

“陛下,节度使制度和重用番人是我大唐的祸乱根源,此策万万不可!”

下一刻,宋昭再次跪伏在地上,将自己的话梳理一番。随后,全盘托出,毫无保留。

到现在为止住,没有人可以尝试蒙骗这位圣人,即使他后期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但现在他仍是一代明君、是这个帝国的主人!

现在还算从谏如流的圣人是改变历史的关键,只有说服他,才能对那场大乱的始作俑者来一记釜底抽薪。

“陛下,番人自成一党,番人维护番人,番人提拔番人!此先例一开,日后必会祸乱大唐,请陛下明鉴!”

“节度使大权在握,自主募兵,若无监督,恐会拥兵自重。大唐立国之府兵制一朝便会瓦解。那时,我大唐枝干强而中央弱,会再现汉末乱世啊!”

宋昭说完,不再出声,跪伏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大殿一片寂静,就连上方的那位也有些错愕,摸着下巴,深思熟虑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宋昭的冷汗己经开始从额头掉落在地上,他的内心开始变得忐忑不安,衣袍下的身体也在微微颤抖。

终于,宋昭听到了那道熟悉的声音: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回去之后,把这些写个折子,递上来。”

这是宋昭进入太极殿之后听到的第三句话,也是最后一句话。

“是!”

宋昭怔了怔,应了一声,随后躬身退出了大殿。

“呼!”

太极殿的白玉阶梯下,一阵大风吹过,宋昭浑身一冷,方才察觉到自己的身上己经湿透了。

这不是宋昭怂,而是这个身体本能的对强者的敬畏。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果然没错。

但宋昭最关心的不是这个,他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话有没有让这位陛下有所察觉和警惕。

这次面圣,宋昭把自己想到的都说了,甚至要比在西方馆说的更加成熟和全面。不过这位陛下只说了三句话,难以分辨态度:

“宋昭,听说你反对朕的节度使制度和重用番人?”

“说!”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回去之后,把这些写个折子,递上来。”

仅仅三句话,宋昭就被拿捏住了。但宋昭却连圣人的对他的态度都没有摸到一点门路。

而且,这最后上折子,是要做什么?

“宋公子,请吧!”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宋昭回过神来,看去。只见不远处一辆金黄色的马车正停着,旁边站着一名太监,正是接自己进宫的那位黄衣太监。

“还是要先找爷爷问一问。”

宋昭叹息一声,这种事情恐怕连大伯宋言都无法说清楚,只能去找老爷子才能一窥全貌。

马车再次启动,一路离开皇宫,把宋昭送回了宋家。

......

在宋昭的房间内,一个人不请自来。她手上还在翻阅宋昭的兵书,一边啧啧称奇,一边喝着茶,好不快活。

“姚兮?”

宋昭刚进门就看到这位不速之客,脸色有些复杂。有惊喜、也有疑惑,还有一丝丝不满。

“阿昭,西方馆的两位爷爷让我带个信过来,说是要亲自交到你手上。”

姚兮罕见的没有胡闹,这倒是出乎了宋昭的意料。

“嗯,还有什么事?”

宋昭点了点头,随口一问。

“一定小心。”

姚兮收敛笑容,略带严肃的说道。

“啊?”

不等宋昭再问,姚兮就起身向门外走去。等到宋昭回过神来,她的身影早己消失不见。

“这背后不简单。”

宋昭在房间内喃喃自语道。

旋即,宋昭打开信件,阅读起来。

足足半炷香后,宋昭才合上信件,眉头越皱越深。

“还有这回事?那更不好处理了!”

宋昭长长叹了一口气,这封信里是自己上一世不知道的秘闻。

随即,宋昭把这封信用火折子点着,扔到地上的盆中。

这是宋昭平常销毁机密信件和计划草稿的地方。

在这微弱的火光中,信上的几个字隐隐约约的显现出来:

“府兵制”

“募兵”

“兼并”

“李”

......

宋昭看着销毁完的信件,转头开始写奏折。他不但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了下来,还把一些关于货币、黄金的想法写下来了。

只不过,相较于之前,关于“节度使”的谏言,又有所变化。

就在当晚,宋昭的奏折就随着那位黄衣太监,一起送进了皇宫之中。

做完这些,宋昭就开始钻研兵书,把一切抛之脑后。

轰!

一石激起千层浪。宋昭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奏折不仅仅被呈在了紫宸殿,更是被送到了朝堂之上,传阅诸位大臣,首接引起了轩然大波。

“荒唐!宋言这就是你们宋家的意见吗?陛下,臣弹劾宋言污蔑番将,还有那个宋昭!”

当天的朝堂,礼部侍郎章林情绪激动,大喝一声,对宋言喝问。随后,就揪住宋言的衣领。

哗!

刹那间,朝堂一片哗然。在众人面前,章林竟然会动手,这搞得朝堂诸位大臣一片混乱。

“章林,你放肆!”

“章大人,放手!”

“陛下面前,你们在干什么?”

......

诸位大臣立刻上去拉住宋言和章林。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乎是两方剑拔弩张的时候。

扑通!

太极殿内,地面猛地一震,好像是一块巨石砸在了地面上。在诸位大臣的前方,一道魁梧的身影,如同一座倒塌的参天巨木,重重跪在地上。

“陛下!微臣李献忠,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忠心耿耿,绝对不会有二心的。请陛下为微臣主持公道!”

他虽然叫李献忠,但他不是汉人,而是同罗人,本名

——阿布思!

随着阿布思的话,咚咚咚,大殿内一道道人影都开始齐齐跪拜。大唐立国百年,胡汉杂居,在朝堂的远不止汉臣,还有不少胡将。

随着,数位番将的跪拜,原本闹哄哄的朝堂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

所有大臣看着那些跪倒的胡人,都说不出话来了。只有衣袍凌乱的宋言,看着阿布思和那些胡将,脸色十分难看。

然而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它的影响如同瘟疫一般,从京师向大唐的各个方向扩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