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 宋府
宋昭不敢耽搁,立刻提笔写了起来。虽说他在军事上的才华不错,但字是真的不怎么样,一行字竭力去写,也只能是勉强能看。
“唉,去叫高尚过来。”
宋昭吩咐侍女道。
不久,高尚风尘仆仆的来到了宋昭的房间。
“写一首诗,我说你写。”
宋昭对高尚吩咐道。
高尚点了点头,坐到书桌前,提笔等待。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宋昭闭眼,假装在思考,一边踱步,一边说道。
高尚一惊,怔怔看向宋昭,随后反应过来,将这句诗写了下来。
“若非群玉山头见......”
......
“会向瑶台月下逢!”
玉环宫中,一名宫女正在念着手中的信,一脸的惊讶。
“这就是堂兄送来的信件?”
玉真妃问道。
“是的。”
“可还有吗?”
“没有了。”
静!
出奇的安静!
整个宫殿都没有一丝声响,所有人都在回味那首诗。就连那些见过风风雨雨的老嬷嬷也面露异样,想必是在回忆他们的年轻时光。
即使两鬓斑白,银丝满头,但谁又没年轻过?谁又不曾情窦初开过?
玉真妃坐在帷帐后,一脸的欢喜,感觉心都要融化了。
“确定是淮王的印章吗?”
玉真妃突然道。
整个大殿的气氛突然冷了下来,所有人都不敢抬头,生怕激怒了玉真妃。毕竟,这位淮王可是把他们娘娘得罪死了。
“是的。”
那位宫女浑身一颤,略带哭腔的回道。
“哭什么?拿过来吧。”
玉真妃说道,语气变得温和了许多。
一旁的老嬷嬷立刻走出,把宫女手中的信转交给了玉真妃。
玉真妃反复看着那首诗,眼神时不时看向那方印章——淮王 李承恩!
许久,她才幽幽叹道:
“我真的当得起这般美吗?”
“妹妹,自然当得起,不要妄自菲薄。”
众人看去,只见杨钊不知何时走了进来。
“你们先退下吧,我和堂哥聊一聊。”
听到玉真妃的命令,殿内众人纷纷退出大殿,只留下了杨钊和玉真妃。
“妹妹,你信这首诗是淮王写的?”
杨钊笑着问道。
“自然不信,笔迹都对不上。”
玉真妃立刻反驳,但又补充道:
“但有了他李承恩的印章,那么就能说明这是他的态度。”
“是这样的,那你怎么办?”
杨钊问道。
“回信:君为何前倨后恭?”
玉真妃冷笑道:
“再问一下,是谁写的这首诗?”
......
淮王的回信很快就到了,大致意思是夸赞玉真妃的美貌,他淮王有眼无珠的话。但最重要的是玉真妃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何人。
“宋昭?”
玉真妃脸色奇怪,皱起了眉头。这个名字她好像听过,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妹妹,你这是健忘了,这宋昭可是之前跟我们约法三章的人啊!”
杨钊笑着解答道。
“竟然是他!”
玉真妃一脸吃惊,不可置信的反问道。
玉真妃本以为这人只是说大话的,想不到居然真的做到了让淮王不再反对自己。
“想不到他还有这般的才华啊!后生可畏!”
“他是那位璟公的孙子,是边将宋浑的二子,说不定是下一个文武全才,甚至是下一个太子少保也说不定。”
杨钊感叹道。
听到自己哥哥对宋昭的评价如此之高,玉真妃对宋昭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沉思许久,她对杨钊吩咐道:
“既然是这样,那你重新招一批人,水平要高,把那些歪瓜裂枣遣散了。”
“还有,让那些朝堂上的人暂停对宋家和淮王的攻击。”
“那张......”
“闭嘴!”
还没来得及问出口,杨钊的话就被打断。
玉真妃补充道:
“九公不是我要对付的,是那位!”
杨钊一脸惊愕,眼神中充满着疑惑。
那位宰相要借着这个机会,彻底击垮前宰相张九龄,实现大权独揽。
“我们尽力,之后的事情就不用管了。”
玉真妃最后下了结论。
杨钊只能不甘的退出宫去,向宋府奔去。
长安城 宋府 宋昭房间
在杨钊离开后,宋昭立刻找来了高尚。
灯光昏暗,房间内两个人的身影显得格外萧瑟。
宋昭正和高尚讨论之后的方向,气氛十分凝重。
“公子,一旦九公保不住,那压力会十分巨大啊!”
高尚忧心道。
“没办法,这种层次的斗争不是我们能参与的。”
宋昭一脸绝望,叹气道。
就当两人一筹莫展之际,一张纸突然掉在了地上。
高尚捡起一看,瞬间瞪大了眼睛。
宋昭好奇高尚的状态,也凑过去。只见那张纸上赫然是宋昭写给他爷爷的那首诗!
“有了!”
宋昭和高尚齐齐说道。
随后,相视一笑。
......
两日后 淮王府
程公公一脸谄媚的对站在门口的淮王说道:
“殿下,圣上口谕!”
“说吧。”
淮王躬身行礼,但语气不善。
“圣上口谕,朝中事务繁杂,淮王须立刻回朝处理政务,不得有误!”
程公公说完,笑着恭维道: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哼!”
淮王冷哼一声,不理睬这个脸色难看的太监,径首走出大门,沿着朱雀大街,向皇宫走去。
“李承......”
“程元振!”
程公公刚想骂一骂淮王,就被一个声音打断。扭头看去,正是姚风!
只见姚学士慢悠悠走到程元振身前,低声说道:
“殿下,让我带话!公公,听好了!你当不了张让,你和鱼朝恩更不可能成为十常侍!”
说完,姚风潇洒离去,跟着淮王的身影向太极殿走去。
只留下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的程元振在无声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