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能屈能伸,态度转进如风。想着,好歹姜修竹是陛下宠臣,给他升官总陛下总满意了吧?
可惜皇帝还是不满意。
什么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天子这里都是不存在的,身为帝王,合该别人为他退让才对,他为什么要为旁人着想。
多年来皇帝头次身心如此舒畅,只恨自己年轻时把名声看太重。老了才悟到真理,名声哪有自己的感受重要,这么多年皇帝真是白当了。
何况不就是能力不如妻子,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想当年,他和郁离吵架,可是被妻子一只手按在地上打的,要是被这群没见识的看见,还不得惊掉下巴。
想起发妻,皇帝又是得意又是难过。
随着年岁渐大,他越发怀念妻子,尤其是今日。发妻留下的孩子,也娶到了如发妻般优秀的女子。
突然间,他兴意阑珊。
群臣敏锐的发现皇帝态度转变,顿时噤声。
也许真是老了,随着兴意褪去,皇帝渐渐感觉到疲惫。
他强撑着宣布,由三、七、九、十皇子牵头,调查各地税收贪腐之案后,便精力不济。
皇帝匆匆离去,金銮殿的氛围反倒越发怪异。
曾经姻亲众多,三氏族中人缘最好的张氏,身边都没了人。
毕竟今日之内,张氏姻亲及旁支都受损,感慨其损失惨重的同时,众人也不免心惊于张太师弃车保帅的果断。
旁支都可以随意舍弃,更不要说外人,一时间,陈氏和张氏的联盟松散不少。
张氏声望遭受毁灭性打击,可谓是今日最大的输家,但于此同时,陈氏和王氏也并非没有损失。
因张氏税收贪腐之事爆出,皇帝开始让
皇子牵头严查,连带着扯出不少两家的手下。
不是没人想过欺瞒,但眼看着皇帝年纪渐大,越发昏庸任性,不正是皇子们表现的机会吗?
尤其三、七、十皇子,母家分别为王氏、陈氏、张氏,从龙之功,成为下任帝王的母家,更是好处多多,谁舍得放弃?
于是三家又开始了互相扯后腿的操作,等到损失渐大,打出真火的人回过神来,帮助贪腐的手下几乎全军覆没。
一时之间,世家损失惨重。
尤其是三家中的王氏。
三家各有各的优势,陈氏出过多位大家,在文人中地位很高;张氏姻亲广,族中子弟资质也尚可。
只有王氏,靠的是陛下母家的身份。
当今看中亲情,在太后还在世之时,王氏背靠太后风光得意,朝中无人敢越过王氏的风头。
但在太后离世后,一切都变了。原先一应特权被收回,本来瞧不起的张氏、陈氏也能和王氏相提并论了。
王氏背靠太后,多年挥霍下来,也没攒下什么家底,唯一可称道的便是捞金手段。
于是太后离世后,一首靠金钱来维系手下,皇帝这一查,首接砍到了王氏立身之本。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王太保恨家大业大的张氏,更恨查到证据的姜修竹与虞薇之夫妻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