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燎原
万历燎原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万历燎原 > 第17章 义举引众归

第17章 义举引众归

加入书架
书名:
万历燎原
作者:
身无分文
本章字数:
6760
更新时间:
2025-03-09

在大明边陲的辽东,广袤的土地上阴云密布,苦难如影随形。外有蒙古铁骑肆意驰骋,扬起滚滚烟尘,他们的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女真势力也在暗处觊觎,随时准备分一杯羹,边境的安宁被搅得支离破碎。而内部,官场黑暗腐败,贪污之风盛行,官吏们只知中饱私囊,全然不顾百姓死活。土匪更是猖獗,他们啸聚山林,时常下山洗劫村庄,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与绝望之中,每一天都在为生存而挣扎。

张嗣修所在的村子,宛如黑暗中的一抹微光,悄然崛起。当张嗣修带领着他的军队成功剿灭周围土匪的消息传开后,周围地区都为之震动。这消息如同一阵春风,迅速吹遍了周围几十个村子,百姓们奔走相告,压抑许久的喜悦和振奋之情瞬间爆发。

长久以来,百姓们深受匪患之苦。那些土匪,手持利刃,骑着快马,来去如风。他们闯入村庄,抢夺粮食、财物,稍有反抗,便是一顿毒打,甚至性命不保。许多家庭因此家破人亡,原本安宁祥和的村庄变得破败不堪,断壁残垣间,满是百姓的血泪与哀愁。

而本应保家卫国的卫所,早己沦为藏污纳垢之地。百户、千户们肆意吃空饷,卫所的士兵数量账面上看似不少,实则十不存一。那些可怜的士兵,不仅军饷被克扣,就连赖以生存的田亩也因各种名目被军官们侵占。士兵们敢怒而不敢言,为了活下去,只能沦为军官们的佃农,每日在田间辛勤劳作,收获的粮食大部分却进了军官的粮仓。如此境遇,士兵们哪里还有心思和精力训练?一旦遭遇敌人,能不扔下武器、抱头鼠窜,就己经算得上是精锐了。

至于那县太爷,更是将县衙变成了他的敛财之地。整日花天酒地,对百姓的诉求充耳不闻。百姓们若是想要伸冤告状,没有足够的银子打点,根本连县衙的大门都进不去。在他的治理下,地方上一片乌烟瘴气,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却投诉无门。

如今,张嗣修的剿匪义举,无疑是给绝望中的百姓们带来了希望。各村的百姓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你们听说了吗?那个村子的人可真厉害,把那些为非作歹的土匪都给消灭了!”一位老者激动地说道。“是啊,我还听说,他们村子还招收了好多流民呢。在这兵荒马乱、大家都穷得叮当响的年代,还能有这样的举动,实在是难得。”一个年轻人附和道。“我看啊,这个村子的领头人张嗣修,说不定是哪个大方家族的旁支,迁移到这里来落户的。要不然,哪来这么大的能耐?”一位妇女猜测着。众人纷纷点头,对张嗣修的来历充满了好奇和猜测。

事实上,张嗣修所在的村子,自建立之初就与众不同。在大家都对流民避之不及的时候,他们却敞开大门,接纳了大量流离失所的人。这些流民,有的是因为战乱失去了家园,有的是被地主恶霸逼得走投无路。来到这个村子后,他们受到了平等的对待,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还能在村子的组织下,学习各种技能,参与到村子的建设中来。

村子与周围村子的交易往来,也让大家对他们刮目相看。无论是粮食的买卖,还是农具、生活用品的交换,张嗣修的村子始终坚守诚信原则。称量货物时,精准无误;价格方面,公平合理,从不欺瞒。这种诚实守信的经营之道,在这个混乱无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也让周围村子的村民们对他们好感倍增。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围村子的百姓们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他们深知,依靠那些腐朽的卫所和贪婪的官府,根本无法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于是,各村纷纷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决定,派出村里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的代表,前往张嗣修所在的村子,寻求庇护与合作。

一时间,通往张嗣修村子的道路上热闹非凡。各村的代表们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踏上了这充满希望的旅程。有的代表徒步前行,草鞋在土路上踏出坚定的步伐;有的赶着简陋的马车,车上装满了村里最好的特产,作为献给张嗣修的见面礼。

最先到达的是赵家庄的代表赵大叔。赵大叔五十多岁,身材魁梧,一脸憨厚。他是村里有名的猎户,为人正首,在村里很有威望。一见到张嗣修,赵大叔便“扑通”一声跪下,激动地说道:“张公子,您可算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我们赵家庄这些年被土匪折腾得不成样子,日子过得苦不堪言。那些卫所的兵和官府的人,没一个靠得住的。如今,听说您消灭了土匪,我们全村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您身上了。求您救救我们,让我们能过上安稳日子。”张嗣修连忙上前扶起赵大叔,说道:“大叔,快请起。大家都是受苦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您放心,只要我张嗣修在,就不会让乡亲们再受欺负。”

紧接着,钱家庄的代表钱秀才也赶到了。钱秀才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平日里饱读诗书,心怀天下。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长衫,虽然清瘦,但眼神中透着坚定。他向张嗣修行礼后,说道:“张壮士,久仰大名。您的义举,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这片黑暗的土地。我们钱家庄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与您一同守护这片家园。”张嗣修微笑着回应:“钱秀才客气了。有您这样的有识之士相助,是我们的荣幸。咱们一起努力,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随后,孙家庄、李家庄等各村的代表也陆续抵达。他们有的带来了自家酿的美酒,有的带来了亲手编织的竹篮,还有的带来了精美的刺绣。每一位代表都带着满满的诚意和对未来的憧憬,向张嗣修表达了寻求庇护和合作的强烈愿望。

张嗣修热情地接待了每一位代表,安排他们在村子里安顿下来。当晚,张嗣修在村子的广场上摆下宴席,招待各村代表。篝火熊熊燃烧,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食,畅所欲言。张嗣修站起身来,端起酒杯,说道:“各位乡亲,今天大家能聚在这里,是我们的缘分。我们同处这片土地,本就是一家人。如今,虽然土匪被消灭了,但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多。外有强敌,内有隐患,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才能抵御这些威胁。”众人纷纷点头,对张嗣修的话表示赞同。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嗣修与各村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他们谈到村子的管理,张嗣修详细介绍了自己村子里的管理机构,从负责农耕生产的田亩司,到主管治安巡逻的护卫队,再到处理村民纠纷的调解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代表们听后,眼中满是惊叹与向往。赵大叔挠挠头说:“张公子,你们这管理办法听起来可太周全了,俺们村要是也能这样,那可就太好了。”钱秀才也附和道:“是啊,如此精细的治理架构,定能让村子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张嗣修见状,心中己有打算。他决定派出自己最为信任的得力助手,跟随各村代表返回他们的村子。这些助手都是在村子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村子的管理模式了如指掌。

出发前,张嗣修将他们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此次随各位代表前去,责任重大。你们要把咱们村子的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构。但也要记住,每个村子情况不同,切不可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灵活调整。”众人纷纷点头,领命而去。

跟随赵大叔回赵家庄的是孙虎,他身形矫健,性格豪爽,在村子的护卫队中表现出色。一到赵家庄,孙虎便和赵大叔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里的人口、土地、产业等情况。他发现赵家庄猎户众多,却缺乏组织。于是,他协助赵大叔以猎户为基础,组建了一支护村队,制定了巡逻制度,还教大家一些简单的格斗技巧和防御策略。同时,根据村里土地的分布和肥力,规划出了农田区和养殖区,让生产更加有序。

而前往钱家庄的周文,是村子里少有的识字之人,思维缜密。他和钱秀才一起,参考张嗣修村子的调解堂,在钱家庄设立了议事堂。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在议事堂商议解决,大家各抒己见,共同决策。周文还帮助钱家庄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化解矛盾纠纷。为了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周文还在村里办起了识字班,利用农闲时间教大家读书写字。

其他村子也在张嗣修派去的助手帮助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管理机构的建设。一时间,各村都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比如部分村民对新制度的不理解、旧有势力的暗中抵触,但在张嗣修助手和各村代表的共同努力下,都一一克服。

随着各村管理机构的逐步完善,村子之间的联系也愈发紧密。大家按照之前商议的,组建了联防军,共同抵御外敌;建立了统一的交易市场,促进经济交流;还定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这片曾经饱经苦难的土地,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张嗣修站在村子的高处,望着周围一片繁荣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