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雪定定的看着怜云志:“老头,我发现你真不是个东西,刚看到我捡了十个亿,就想坑走,我以为只有坑爹这个词,现在发现啊,还有坑娃这个词。”
“那是一块地皮,有政策扶持,只要成功,就能赚二十个亿以上。”怜云志并没理会自己女儿的胡搅蛮缠,而是首接抛出诱饵。
“你看我像房地产开发商吗?”
“不像。”
“那你告诉我这个,有什么用。”
“就像你说的那样啊,坑娃。”
“行了,知道了。”怜雪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老头,这次要我回来住几天啊,一天一千万。”
怜云志挥手:“你可以走了,一千万马上到账。”
看着怜雪的离开,怜云志露出一副拿捏的表情,然后拿出一根烟点上。
只要看到有钱赚,他的这个女儿肯定像头饿狼一样扑上去。
要拿捏小财迷,最好的诱饵就是抛出真实的利益。
怜雪回到明城后,发现墨子阳去了新城,就和龙思蕾说起明城的那块地皮。
龙思蕾听完后:“那玩意儿不是我们能碰的,反正我不懂。”
“我也不懂,等军师回来再说吧,反正这事也不急。”
“你爸不会就叫你回去说这两句话吧,我猜测啊,这是给你设的坑,而且你跳的概率非常大。”
“不会吧,我现在完全没这方面的想法。”
正当怜雪说完,手机响了一下,是她父亲发来的一个文件。
打开后,原来是那块地皮的信息,占地面积非常广,而且将会有一条高速公路从那里经过。
那块地皮主要用于开发楼盘,这是己经规划好的,不会改变。
位置在城西那里,目前还是荒山野岭。
根据资料显示,知道要开发这块的人,目前是有很多,但还没到招标的时间,大家都在评估阶段。
怜雪看完后,丢给龙思蕾:“这东西真的值十个亿入手?”
龙思蕾看完才说:“我不太懂房地产,但猜测,大概不低于十个亿。”
“这样啊,我家老头就是想坑光我的钱,让我回去求他。”
对怜雪这话,龙思蕾没有表态,只是说:“不理这事,这十个亿就是我们的钱。”
“有道理。”
数天后。
墨子阳从新城潇洒回来,就被叫去密谋大事。
怜雪先是将资料给墨子阳看:“你看看这里,有没有利可图。”
墨子阳看完后:“都打听到什么消息了。”
“现在外面都在传,那块地风水不好,就算建成了,也卖不出房子。”
“根据资料显示,三年内要建成,而且有策划扶持,想要那块的人,应该不少吧!”
“肯定,这是块大蛋糕啊,有实力的人,谁不想独吞。”
在这两大美人的面前,墨子阳不敢摇卦,但老办法,用橘子皮抛出去成卦,再取周边的物品数量为动爻。
得到水地比之坤为地。
在脑海中迅速成卦,墨子阳只是思考了一下,就大概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但他并没有立刻说出来,因为有些事,卦象只是一个方向,还得做一些取证,这样才能确保稳妥。
“陛下,你说那块地风水不好,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是明城最出名的道弘大师,听说很多做房地产的人都信他的话。”
“意思就是,现在很多人都没看好那块地?”
“是啊,都说投了肯定亏。”
其实这事,怜雪与龙思蕾早就研究过,别人都不投的地皮,她们也没必要参与。
毕竟房地产的开发,风水的说法很重要。
要是建好了,别人来一句,这里的风水不好,会怎样怎样,那得亏到连内裤都没得穿。
对于怜雪收集的信息,墨子阳是不会怀疑的,毕竟这事几乎都摆到桌面上了。
“这事有猫腻,我等会回乡下。”
“回去干嘛?相亲吗?”
“啊,对,对,回去相亲。”
到了傍晚,墨子阳回到乡下。
在晚餐的时候,就问他老爸:“爸,我们这里,谁看风水最厉害啊!”
墨父:“你想买地建房子?”
“不是,就是想找几个厉害的大师,我老板想建房子,但怕请到假大师。”
“这样啊,镇上的老张头,他行走了一辈子的山头,听说找到上佳的风水宝地就有上百个。”
“除了老张头,还有谁吗?”
“还有一个不常去走山头的,却喜欢看阳宅,口碑不错,在镇上开有堂口,大家都叫他苏老。”
“行,我明天去拜访他们,看能不能请得动他们去一下明城。”
到了第二天,墨子阳先是去拜访老张头。
先是说一通马屁的话,然后以三万元的价格,请他到明城去看一个风水地。
到了明城,怜雪与龙思蕾早就在那里等候。
为了表示老板有钱,怜雪开了一辆价值上千万的豪车。
西人坐到车后,墨子阳开车前往那处要出售的地皮。
到了城西后,根据地图找到那块要开发的地皮。
三人恭敬的请老张头看一看这里的环境如何?
墨子阳道:“张老,你看看这一块地如何?”
老张头走到一处高点,往周边看了会,又拿出罗盘看了几分钟。
“这块地,本属于一个风水宝地,但在东边那里,缺失太大,造成气场混乱,让这块地的价值大打折扣。”
“可有什么方法解决。”
“很简单,种一排参天大树,或建一排高楼挡住则可。”
“这样做,是不是这块地皮就成为了风水宝地。”
“嗯。”
老张头可能是长年行走山岭,并没什么大师的架子,而且说话很容易听懂。
墨子阳虽然懂得六爻之术,但对风水却是完全不懂。
听了老张头的话,对那个卦的内容,又肯定了一分。
随后又问了一些关于这块地皮的一些建议,就送老张头回去了。
但在支付费用时,多给了五千。
老张头看到多给五千后,又对墨子阳说了一句话:“如果你老板有意投资这块地,在风水方面是没问题的。”
“谢张老。”
送张老回去后,隔天采用同样的方法,又将苏老请去。
结果就是,苏老的说词和张老的差不多,主要是东边有点问题,解决了就没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