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雪下得越来越大,维修电力的人员根本忙不过来,村子里面又陷入一片黑暗。
除了影响大家看会儿电视,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毕竟家家户户的厨房都有柴火灶,而且厨房特别大,和天然气灶一点不冲突影响。
没有电的早上,六点多一大家子都醒了,外面的风呼呼啦啦的,李云给两个崽崽兑了奶粉,准备给崽崽洗澡澡抹香香,沈青禾则在厨房和面,李妈剁馅,准备早上包点饺子吃。
香菇馅的,韭菜馅的,还有猪肉馅的,沈奶奶把客厅和厨房的壁炉烧得红彤彤的,和好面就擀饺子皮,李妈和沈奶奶就负责包饺子。
李爸已经在铲雪了,这项工作现在是家家户户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有了之前雪崩的影响,大家都不敢让雪积压得太多。好在沈青禾在让大家建房子的时候挖了一条河沟出来。每天都把雪水铲在河沟里,而且河沟每天都在往外扩宽,从和平新村到公路有接近两公里的路,沈青禾准备留五米出来建城墙,其他的全部挖出河沟。
一是可以铲雪到河沟里,另外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洪水。至于洪水如果太大,那就只能靠船只了。
现在和平新村的村民都聚集在一起,大家都早早的起床了,厨房里面都冒出来股股白烟,都起来做了早餐。
沈青禾这边的饺子也包好了,沈奶奶烧好开水,沈青禾在菜园里面摘了些小白菜,李妈把烧好的辣椒和着蒜切碎,一人一大碗饺子,吃得人暖暖和和的。
门外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时间久了容易得眼疾,出门都要带上护目镜。
大家毕竟在这冰天雪地生活了一年多了,出门都没有一处会在外面,这个是常识性东西。
饺子包好了,分批下锅,一股热气蹭蹭蹭的往外冒,一个个胖乎乎的饺子馋得大家流口水。
李云打了蘸水,用大碗添了满满的一碗。
“这样吃才过瘾,外面的饺子一点点肉,还是些淋巴肉,自已包的饺子,皮薄馅多,好吃还健康。”李云边吃饺子边夸道。
“那必须的,全是原生态的。”沈青禾附和道。
“等会吃完咱们要开个会,爸妈先去学校把暖炉烧好,我去通知村民。”
“好,你自已注意安全,路上滑得很。”李妈担心自已儿子出行。
昨晚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就商量好了,现在要修建城墙,一个是防风,一个是防止以后的洪水,还有现在极端天气下有那么多的人跑来村里面购买吃的,要抓紧防护,怕有极端份子来捣乱。
村民们对沈青禾两口子的话现在是言听计从,听到要开会,家里老老少少的都来了,全部集中在学校里面坐好。
一开始大家都还在讨论这次副村长要干什么,结果沈青禾一开口众人说话的声音瞬间安静下来。
“各位乡亲,最近大家的身体都还好吧?”沈青禾开头问候了一下。
沈青峰按照姐姐的意思给众人都倒满了一杯茶水,暖暖身子。
“好,有点不舒服都去袁大夫那里拿了点药,吃了就好。”下面一群叽叽喳喳的声音。
紧接着就是一阵鼓掌的声音,毕竟只有他们村里面现在看病不要钱,有点小病就去看看,医院甚至成了他们聚集打听情报的地方。
“好就行,大家有哪里不舒服就去看看,小病控制住就不会发展成大病。另外今天开会的主要目的是跟大家商量一下建造城墙的事。”
沈青禾的话音一落,底下的人便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
“是这样的,大家现在也看到了,从外面来咱们这里购买瓜果蔬菜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不小心提防着怕有人乱来,另外修建城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一些洪水。”
“沈村长,我同意。”
“我也同意。”
“只要沈村长发话,我们愿意跟随村长走。”
“好了,大家的心意我看到了,那么现在进行不记名的投票,当然咱们修建城墙是交给男人来,家里满十六岁的男生和男人都要参与进来,女人还是继续在家里守着自家的生意,接待外面的客人。”
沈青禾说完,让李云给众人发了纸和笔,就勾一下同意或者不同意,很快结果就出来了,大家都是勾选的同意,要不说村民淳朴呢,这里大部分的人都是看着沈青禾和李云长大的,没有什么矛盾,加上各种好的福利,孩子上学不要钱,看病不要钱,都不愿意为难他们。
“好了,看到大家投票的结果了,大家都同意,那么咱们从明天开始就开始建造咱们的城墙。”
开完会的众人又纷纷赶回家,这个时候还是适合在家里猫着,现在家家户户都一样的待遇,大家都欠着村长的钱,吃的喝的都不存在攀比,甚至比在暴雪前的感觉好太多了。
只是出点人头而已,自已每天的生意都好到爆,在家里就能赚钱,把钱还完了就可以养老了,谁不愿意,还能在家里守着自已的家人,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嘛,以前那都是牛马过的日子。
之前建房子,沈青禾留了很多老板的电话,这个时候也没有人去购买这些建材,很多老板都面临破产的局面,积压了很多库存,现在沈青禾一而再再而三的购买这些材料,老板笑得牙都合不拢了。
比之前便宜了很多,砖厂和石材厂都自已想办法把材料给拉进村里面,加上现在的路好走多了,材料进来也不是难事。所以沈青禾也不担心材料的问题,就是在雪天建造城墙会稍微困难一些。
现在的暴雪没有之前下的那么大,一个周可能下一两次,所以沈青禾才着急着让大家把城墙建好。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就集合在沈青禾家门口,开始铲雪,铲完雪水泥和砖块石材也相应的拉过来了,现在这个进村的路比去城市里还要方便得多。
来来往往的车辆过得多,铲雪的车也多,甚至道路上跟没有雪一样,过来一路畅通。
村子里面之前空出来的房子大部分都被外面的人租用了,有钱人还是有很多,花点钱租房子,每天吃饭的时候就去村里面吃饭,有些家接待外面来的人,还可以直接在村子里面住下来,每天都有人给伺候。
另外商超也开展起来了,各种吃穿用度都在开展起来。
另外每家每户后面的两亩地,沈青禾都让大家做成透明玻璃的暖房,比温室大棚结实些,但是实用,钱依然是沈青禾借出去的,条件就是每个月收取两百元的费用。
现在沈青禾基本可以靠收取租金过日子,暖房的钱,商超,还有医院都可以给沈青禾带来固定的收入,纯支出也就是学校。
而之前的暖屋和牲畜的房子也改建成商超了,牲畜也是卖给各家养在自家的暖屋。商超现在也是每个摊位收取三百元一个月,商业活动比较频繁,大家都愿意租一个摊位,李爸和沈爸也租了,平时沈妈李妈都在家里接待客人,而李爸沈爸就看自已的店。
但是现在建城墙,沈爸的店就暂时给了沈家五伯的儿媳妇在看管,李家则是沈青禾去看管。
一家人收益好的时候一天也能赚一万左右,这比他们以前上班一两个月都还赚钱了。
沈青禾之前借给村民建房子的钱大部分都收回来了,而暖房的钱沈青禾则是以收租金的方式不让大家还了。
而收取上来的钱都用作村里基础设施支出。每个月收入在三万左右,而大头都在医院,医院每个月的净利润在一百五十万左右。
每个月固定支出在十万,而现在需要建城墙又多了一笔开支,城墙建设七米高,五米宽,隔五米建设一个瞭望台。村里面建设城墙是没给村民工资的,现在所有的收入都用于买材料,设计也是沈青禾和李云自已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