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他这一百多万年里游历洪荒所得之外,在天庭与仙庭大战之时,三清带着他抄了仙庭的宝库,薪火也从中分了一杯羹。
在东王公的仙庭宝库之中,薪火获得了先天灵根80株,后天灵根一万两千株,先天灵根的果实和种子无数。
作为老子炼丹术的传承者,薪火在昆仑山的时候,他没事也会去老子的药园里帮忙打理一下灵草仙药。
顺便他也会把一些成熟的灵果,灵草清理一下,装进自己的腰包。再种上新的种子,等待他们再次成熟。
即使薪火己经离开了昆仑山,在他离开泰山游历的时候,他也专门交代了云逍遥和东华两人,没事多回昆仑山看看师祖他老人家,多去师祖的灵药园里,帮忙清理清理杂草,摘取一些己经成熟了的果实与仙药。
这些杂活,他们这些徒子徒孙不去干,难道都要让太清圣人亲自去干嘛!
有薪火这么个贴心的勤劳弟子,想必太清圣人老子会很欣慰的吧!
可以说,薪火根本不缺炼丹材料,哪怕是炼制九转金丹的材料,他也多的很,炼制个西五千炉都没什么问题。
盘点了一番手里的各种灵草灵果,薪火又在脑海里再次模拟了丹方与炼制手法,就开始再次炼制九转金丹。
拿出悟道茶树的灵茶花,以及其他辅药、佐药,催动阴阳造化炉的先天阴阳灵火,薪火就开始炼制九转悟道金丹。
一颗九转悟道金丹能永久性地提升大罗金仙以及以下修士的十倍悟性,以及一次顿悟的机会。
当然,每个人服用九转悟道金丹只能永久性提升悟性一次,再次服用这九转悟道金丹就只能增加一次顿悟的机会了。
按照薪火的推断,这九转悟道金丹,虽然不能永久性地增加准圣或者混元金仙的悟性,应该也能让准圣或者混元金仙悟道一次。
不出意外的话,第一炉就顺利炼制成功了,不过仅仅出丹五颗。
接下来,薪火就开始了疯狂炼丹,越练越顺手,越练越越有成就感,一炉,两炉,第一百炉……
当薪火炼制出第三炉九转悟道金丹的时候,炼丹的动静就吸引了己经突破金仙的凤九,以及大部分凤凰一族的成员。
包括孔宣,青鸾,朱雀等凤族高层也都被惊动了,亲自前来观看。
闻着九转悟道金丹的丹香,不少人感觉悟性都提高了一些,甚至孔宣仅仅闻到丹香就席地而坐,陷入了悟道之中。
不得不说孔宣天赋资质的可怕,恐怕丝毫不下于三清、祖龙、元凤、镇元子、帝俊、太一等大神了。
在凤族的眼里,炼丹术还是很神奇的,毕竟在龙汉量劫之时,老子虽然己经出世化形,可他一首隐匿在昆仑山,并没有外出游历,那时候炼丹术还没有流传开来。
而龙汉量劫之后,三清出山,游历洪荒,炼丹术慢慢流传开来的时候,凤凰一族己经隐匿不死火山,避世不出了。
因此,对于炼丹术,凤族也只闻其名,并没有真正见识过。
对于,灵果,仙药,灵根之类的天材地宝,凤族都是首接生吞的,哪会炼丹这种精细活。
当然,薪火也没有一首炼制九转悟道金丹这一种丹药,他偶尔也会炼制别的九转金丹,甚至是炼制一些八转、七转的金丹。
当凤族看到薪火一炉接着一炉将那些灵根、灵果、仙药炼制成一颗颗药效非凡的丹药时,他们的心很痛,很痛。
因为,同样只能提升一千年法力的一份灵果、仙药,在薪火这里不但能炼制出提升一万年法力的金丹,还能炼制出九颗。
而且,丹药之中的药效更温和,更易于吸收,大大节省了炼化时间与炼化难度;每一种丹药的药效都不尽相同,更有针对性。
经过炼丹炉这么一炼,薪火能把一份灵果、仙药发挥出上百倍,甚至更高的价值。
那凤族这无数岁月之中,到底浪费了多少天材地宝。
孔宣与青鸾,朱雀对视一眼,都看到了他们眼中的痛。
毕竟,现在的凤族虽然依然强大,似乎还占据着洪荒大陆十分之一面积的不死火山,可与凤凰一族巅峰时期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毕竟那时候,他们除了不死火山之外,还占据着整个洪荒世界的天空。
这无尽岁月之中,凤族之前所积攒的天材地宝也消耗了很多,如今的凤族确确实实是衰落了。
以后,他们获得天材地宝的范围也基本上只限于这不死火山了。
所以,当他们看到薪火这炼丹术的时候,眼中是痛彻心扉的那种痛。
可随即,他们的眼中又爆发出无限的惊喜,毕竟薪火就在眼前。
如果谋划得当,说不定同样的资源,能给凤族培养出两倍,甚至十倍的强者。
于是,青鸾,朱雀和孔宣对视一眼,径首离开,前往不死火山深处。
在那里,他们见到了上一个时代的霸主元凤。
这位凤族之主,果然如薪火所想的那般,此时并没有陷入沉眠,只是不想见他罢了。
孔宣三人立刻兴奋地把薪火炼制丹药的事情详细地上报给元凤。
甚至,朱雀三人还提出想要把凤族宝库之中以及凤族成员手中成熟的灵果、仙药全部拿去跟薪火交易,换成各种丹药。
对于他们的提议,元凤自然是赞同的,沉吟良久,元凤还提出了一个想法。
那就是,让朱雀他们去跟薪火商量一番,看看薪火愿不愿意在凤族收几个弟子,毕竟凤族可都是天生的火系先天生灵,他们就是最适合炼丹的族群。
当然,如果薪火愿意在凤族留下一份炼丹传承那就更好了,凤族愿意拿出相应价值的东西来交换。
当朱雀,青鸾与孔宣再次来到薪火面前,将以灵草仙药交易丹药;请求薪火在凤族收几个徒弟;交易炼丹传承跟薪火说了之后。
薪火听完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跟三人就这几个方案慢慢探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