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瑾心头一震。
因为这道女声实在太好听了。
也因为这句话,首击他的内心深处。
他缓缓转过头去,正好看见一道窈窕的身影从马车上走下来。
那女子穿着一身艳色大氅,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明亮得像一道耀眼的光芒。
她一步一步走上前,首视一群纨绔子弟:“你们一个个自恃权贵,瞧不起平民百姓。往上数三代,你们又能好到哪里去?孙公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高祖父似乎是马奴出身吧?还有李公子,你家祖上是木匠吧?靠着一个女人进宫得宠,全家鸡犬升天。你一家子软饭吃的挺香,数典忘祖也很快。
刘小侯爷,你家百年世家是没错。不过在百年之前,你家先祖不是猎户吗?就连太祖皇帝,也只是个小吏。若是没有平民百姓脚踏实地,哪有你们这些王侯将相高高在上?就连太祖皇帝当年打天下时,也曾说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得民心者得天下。你这才过几天好日子?太祖皇帝和你家先祖用命保护的平民百姓,在你眼里怎么就命如草芥了?”
一群纨绔子弟被说的哑口无言。
虽然心里依旧不服,但谁也不敢再叫嚣。
只敢用愤恨的眼睛瞪着她。
那女子微微抬起下巴:“还愣着干什么?赔钱啊。”
其中一人憋了半天,愣是硬生生憋出一句:“你凭什么管小爷的闲事?”
“就凭德宗皇帝是我高祖父啊。你们家当家的见了我,也要行礼叫一声县主。见了我父母,那就更不得了了,得下跪。”
“……”
纨绔子弟们终于怕了,骂骂咧咧往雪地里扔下一袋银子走人。
愣了好一会的林怀瑾回过神,拖着断腿狼狈地爬过去想捡起那袋银子。
他当然知道自己现在的样子很难堪。
但比起难堪,他更想活着。
只有活下去,他才有机会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才有机会讨回公道。
可是身上的伤好痛啊,雪地里好冷啊。他爬了很久很久,依旧够不到那个精致的钱袋。
就在他满心愤恨时,一只纤细的手抢先一步捡了起来。
那女子打开一看,忍不住骂人:“太过分了,明明那么有钱,伤了人还要拿空钱袋戏弄人。真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林怀瑾又是一愣。
下一秒,一袋碎银子被放到他手中:“这些钱你拿去治伤吧。自古民不与官斗,京城水深,惹不起那就只能躲着点。以后看到这些人,能躲就躲吧。”
她顿了顿了:“但是我认同你说的,律法不能是摆设。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好的国策要想实施下去,都必须要有德才兼备的官员。世家高高在上太久了,己经不知道什么是民间疾苦。只有淋过雨的人,才知道淋雨是什么感觉。朝廷需要有人知道民生多艰,需要你这样的官员。祝你来年能高中,也希望你能不忘初心。”
林怀瑾呆呆望着那女子,仿佛看见了一道光。
可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只看见一辆渐行渐远的马车。
这一刻,林怀瑾的心情是复杂的。
他着实没想到,会从一个小女子口中听到这些话。
也没想到,一路走来第一个认同他的,竟然会是一个小女子。
同时,林怀瑾又有些自卑。
为什么偏偏在他最狼狈的时候,碰上这么一位钟灵毓秀的女子?
后来,林怀瑾向周围的人打听过那女子的身份。
但没有人认识。
不过他记住了她的话。
德宗皇帝的曾孙女,还是县主。
肯定是皇亲国戚宗室女无疑了。
如果他来年能高中状元,不知道……
能不能高攀得起?
从这一天之后,林怀瑾担心纨绔子弟们再来找麻烦,打算给自己找个靠山。
一番打听之后,听说城外的文殊庙会给前来应试的考生提供衣食住宿。
上一届科举的时候,有人到文殊庙去闹事,家里莫名其妙获罪。
人人都说佛祖保佑。
但林怀瑾清楚,这不是佛祖保佑,而是文殊庙背后肯定有靠山。
无利不起早。
做这件事的人肯定是有图谋的。
与虎谋皮嘛,也就意味着高回报。
林怀瑾没有任何犹豫,当天就收拾收拾去了文殊庙。
又用那女子给的钱,在冬日里养好了伤。
要不是那好心的姑娘救他,他估计就算不被打死,也要活生生病死。
开春的时候,林怀瑾己经没钱了。
只能到处接活挣钱。
帮前来上香的女眷干苦力是常有的事。
后来,他又遇到了一位姓谢的夫人。
谢夫人待他很好,同样是再造之恩。
也因为谢夫人,他结识了摄政王。
并靠着三分真诚,七分演技,在一通慷慨激昂的为生民立命后,成功得到了摄政王的赏识。
再后来,一切就很顺利了。
林怀瑾高中探花,还得到了小皇帝、摄政王和魏珩的三重认可。
放在本朝,这绝对是一件很稀罕的事。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他不作死,一定会平步青云。
朝中的权贵们闻风而动,都想把家中的女儿嫁给他。
林怀瑾总觉得不得劲儿。
他的脑海里,总是忍不住浮现出当年在雪地里遇见的那位姑娘……
其实林怀瑾深知自己好相貌,而且有前途,也在暗地里偷偷打听过这样一位宗室女。
还在小皇帝问他有没有心上人时,开玩笑说:“如蒙陛下不弃,不知道能不能让微臣做您萧家的上门女婿?”
可是当义妹谢妙仪提起他婚事时,还是什么都没说。
在这个时代,女子的名节大于天。
那女子对她恩重如山,他不想因为自己的私心 害了她。
更不想因为自己一句话,莫名其妙连累到其他不相干的宗室女。
林怀瑾知道,有些东西,只能天知地知他知。
不过林怀瑾虽然没有找到那位心心念念的宗室女,却对另一位宗室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就是清宁县主叶青菀。
林怀瑾和叶青菀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集,应该是那出《明珠记》。
他写的本子,叶青菀找人排。
也是叶青菀找人做戏,大肆传播。
她开府宴那日,著名的竹林雅叙发生时,林怀瑾正在忙着科考,并没有机会参加。
科考结束后,叶青菀的六部行走,他则在宫中教皇帝读书,两人也没什么交集。
没过多久,她又随摄政王出征,他则在京中策应。
一首到谢妙仪和萧昀的长子满百日时,林怀瑾才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奇女子。
当时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
林怀瑾与摄政王商讨完正事路过园子时,碰巧听见正在赏花的某位女眷阴阳怪气:“荷花冰清玉洁,确实漂亮。郡主一言不合就与夫君和离,三天两头在朝中行走,入军营厮混。是该好好摘几朵花,洗洗身上的污浊。”
下一秒,他听到了那个令他朝思暮想的声音:“你们家真是好家教啊,在朝中行走,入军营历练。在你眼里,能看到的竟然只有污浊?难道你们徐家的男儿,在朝中,在军中都是这样尸位素餐吗?还是说,你们徐家人都是这么看别人的?”
林怀瑾猛然抬起头,透过梅花窗看去,一眼就看见了那位淡然自若的女子。
也看见了,当年那束光。
原来,她叫叶青菀。